父母散文随笔

时间:2021-08-19 17:26:39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父母散文随笔

父母散文随笔1

  又是这样一个阴雨天,起床的时候,头昏沉沉的厉害,喉咙也痛的不行,都快说不出话来了。到了傍晚的时候,整个人更是手脚发软,全身疼痛,我知道我这是感冒加发高烧了。爸妈急忙去拿了药让我吃下,吃了药的我,昏昏睡沉了过去。

父母散文随笔

  感觉像是睡了好久,全身都使不上力气。感觉手边像是有人一样,抬了下头,看到妈妈就这样坐在小凳子趴在我床边睡了过去。不由的喉咙一紧,鼻头一酸,很想哭。

  轻声的叫一声“妈”,发现声音变得很是沙哑。这时妈被我的声音叫醒了,看我醒来,赶紧摸了额头,一看没那么烫了才放下心。一看时间都十二点多了,妈妈就一直这样守在我身边吗?我让她赶紧睡觉去,她笑着和我说没事,让我再吃一次药,她一会再去睡。

  吃了药,再次睡了过去。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回房去睡的。感觉睡了很久,又像是刚睡了一会,再次睁开眼睛,入目的是满头的白发,还有爸爸那黝黑的皮肤,他就这样坐在小凳子上,低着头,睡着了。看他睡的那么的香,我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来,怕吵了他。

  这一夜,我就在吃了药过后,睡睡醒醒之中反复,可是每次醒来都能看到他们其中一个在我身边陪着我。想到这,此时不由我又鼻头一酸,泪水不由的流了下来。

  我没有什么好的语言可以来描述这一切,只能是用我内心最基本的词语来述说这一切。父母爱,如山如海,沉重而又慈爱。对于这爱,你又能做到什么样的回报 呢?对于父母来说,他们不需要回报,只要子女健康,便是最好的回报 了。

  我无法说出多好的言语,来表达我对父母的感激与爱。我只有最简单的一句送给我的爸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女儿爱你们!”

父母散文随笔2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了父母送外出打工的儿子时老母亲那伤心的场景。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由得也潸然泪下来。

  似乎每年春节过后都有这样的报道。在别人看来也许见惯不惯,但对我来说仿佛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勾起了我这个久外漂泊游子的心。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老母亲思念我时那独自以泪洗面的情景。

  我也许是较早外出打工人群中的一员。那是八十年代后期,为了光宗耀祖、跳出农门,也带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向往,我毅然决然地走出了乡村,走向了城市。可至今我也忘记不了离别时不会说话的老父亲摆着那布满老茧的手阻止我的情形。

  二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二十八年的跌宕岁月让我从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热血青年光阴成了胡须花白的天命之年,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对父母的各种愧疚之情就会时不时地涌上心来。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人生能轮回,我再不会这样地离开乡村、离开父母。

  放眼眼前的世界,已经发生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变化。这个世界也是一个让人无法把握的世界。待在农村娶妻生子已经成了奢望,许许多多的农村人背乡离井也许是一种无奈。

  万万千千的年轻人离开了生自己养自己的乡村、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怀着忐忑的心涌向了城市,自己吃多大的苦,受多大的罪不说,留在乡村的父母儿童只能相依为命地苦渡着岁月,导致农村问题频发。这已经成为了现今社会不得不正视、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在千千万万打工大军里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恐怕只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在返乡时已是伤痕累累。年轻时为了生存,在外栉风沐雨、风吹日晒地透支着的心力得到了“回报”。

  无论外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了,还是身心疲惫地回到乡村,最后受伤害的还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独守乡村,熬苦了岁月,盼弯了身驱,哭干了泪水。

  愿天下的父母们生活幸福、身全安康;愿天下的离乡人心相事成,平安吉祥!

父母散文随笔3

  我是个女孩,参加工作五年多了,但我心里一直很痛苦,因为父母总是偏向哥哥。远在老家的哥哥从小体弱多病,念完大学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心安理得地在家待着,脾气还很暴躁,父母不敢说他,因为他总生病,妈妈觉得把哥哥生下来就是亏欠了他,总有愧疚感。按说,作为女儿应该受到家里很多的照顾,但我却承担了很多的责任,每个月都要给家里寄钱,我家里也觉得,妹妹多分担一些是应该的。有一次,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说她身体不太好,但家里又缺钱了,不肯去治,我就非常生气,说“我每个月都寄钱,看病是最要紧的”,妈妈说,“我们家经济条件还是很紧张,你也不能怪我。”放下电话,我就开始哭,觉得家里面乱得一团糟,又没有办法去要求哥哥。作为一个妹妹,我太累了,为什么我就要这样呢?像这种现状我应该如何去改变呢?父母一个劲儿地护着哥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作为妹妹,如果哥哥身体真有什么问题的话,妹妹为家庭出点力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从你的故事里我们可以感觉到,你哥哥的病并不严重,因为他可以读完大学,所以你抱怨的可能就是,哥哥应该分担一些家庭的压力,而不是把家庭压力都放在你一个人身上。这种感觉应该是正确的,可以理解,至于你的家庭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我们不太清楚,哥哥找不到工作是暂时的,还是根本就不工作,我们也不太清楚。所以,你首先要明白,有些焦虑是你内心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对家里有照顾,只是一个希望,你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你不能够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过多地把家庭的压力和矛盾压在自己身上,因为你有你的生活,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里面去帮助家庭,或者是帮助哥哥。如果这样想的话,你的压力就会小一点。

  不过,你内心深层的抱怨,可能是觉得一般在家庭里都是哥哥承担比较大的责任,妹妹会娇惯一点,但是你的家里却刚好颠倒了,在你家,哥哥从小就是中心。哥哥为什么能够成为家庭的中心?因为哥哥有生病作条件,他是有病的人,所以他得到了很多利益,最大的利益就是他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哥哥得病了,爸爸妈妈要照顾哥哥,妹妹实际上就成了姐姐,开始分担家庭的忧愁,早早就去工作,挣钱帮助家庭。你对这一点一直没有认同,你觉得这是不公平的。事实上,当一个家庭面临危机的时候,如果哥哥很优秀,又上大学又有好工作,还帮助改善家庭经济,而妹妹一事无成,打个工也是普通的工作,妹妹的痛苦会更深。你现在的痛苦只是认为,现在发展得不好是因为过早过多地承担了家庭经济重担,但是如果换一种方式,你的感觉不一定比现在更好。

  面对偏心的妈妈,你的心里面很不平衡。怎样才能内心平静呢?实际上,当你承担家庭责任的时候,你也得到了一些权利。比如说,你可以抱怨父母的生活,可以指导他们,让他们换一种生活,让他们去看病,注意身体健康,你获得了这种权利。一般来说,承担的家庭责任多,在家庭里拥有的权利就多,比如说哥哥病了,不承担什么责任,他的权利也少,他无法改变家庭现状。其实在很多家里,兄弟姐妹都希望别人弱一点,自己强一点,愿意让自己成为中心,很多家庭争斗都是为此产生的。而希望自己弱一点,让别人成为中心,让别人去承担责任,自己躲起来的例子反而少一些。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经研究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争斗,他们认为兄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自然的,哥哥天生会嫉妒弟弟,为什么呢?弟弟没有出生的时候,哥哥是独一无二的,弟弟出生以后,哥哥会很愤怒,他觉得爸爸妈妈怎么会关心那个小东西,而不关心我了?这种嫉妒常常是希望自己比对方强。你也有一个特大的因素使自己变得比哥哥强,尽管你没上大学,哥哥上了大学,但是哥哥上了大学也不行,他还是没有工作。客观的原因使你变得比哥哥强,按西方心理学的观点来说,你应该感到高兴,你成长了,变得很强了,而且不仅是现在,将来处理你自己生活的时候,也都有能力,你的能力从小就被培养出来了,你等于天然地获得了一份礼物,哥哥变得很弱,本来应该是你弱的,但你反而变得很强。你在成长方面、生活经验方面,的确得到了很多,但责任和权利是平等的,当然你也要付出很多,现在你总是在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想到获得的也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上、婚姻上、对子女教育上,你都会有远远超过哥哥的能力。

  你很善良,希望爸爸妈妈生活好,你有工作、有收入,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像样,希望爸爸妈妈的生活也像样。也许是由于你能力的原因,还不能够有那么多的精力来改变家庭的现实,所以常常为家里担心。

  对于你的这种担心,我要提醒两个问题:第一点,女儿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不一样。年轻人追求科学、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而且一旦达到这种生活方式,就会把它泛化,希望父母、哥哥都像你一样,有电话、有汽车,等等。但是老年人奉行的是一种简约、朴实的生活方式,他们觉得那些时尚的东西毫无意义,一个人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开开心心就行了。所以,有时候,你的痛苦和伤心是来源于你想把自己的生活方式给父母,让父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因为从现状来看,家里并不是吃不上饭,只是你希望家里把钱花在看病上面,但是老年人看病是很舍不得花钱的,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

  第二点,你跟家庭的情感连接太紧密了。尽管你独立了,工作了,但是实际上你的大部分情感都是从家庭来的,因为你对家里的事情卷入得很厉害,还在为哥哥的事情着急。一个城市的女孩有工作了,应该慢慢把她的情感转到社会上去得到补偿,交男朋友,和同事密切地来往,家庭方面的情感慢慢地就减少了,人的社会化就是这样形成的。爱还是爱,但不会像过去那么着急,那么被家庭影响,不会出现哥哥的事情令她烦恼,爸爸妈妈的事情也让她痛苦,虽然应该有烦恼,但是不应该痛苦成不能够控制的样子。

  所以,你要明白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父母,而且自己承担了那么多的家庭责任,应该有自豪感。应该感觉到比同龄的孩子成长得快,而且有能力,因为你不仅能够照料自己,还能照料家庭。此外,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要扩大社会交往,把注意力转向身边的人,发展自己的社交圈。你一旦形成了稳定的情感来源,就容易认同家庭问题,不容易陷入各种痛苦。

  从自然法则来讲,家庭一般对哥哥或者姐姐的期待比较高,作为家庭权利的分担来讲,对哥哥期待高,哥哥得到的权利就多。比如,爸爸妈妈有时候会问哥哥的意见,但是不会问最小孩子的意见。因此,在一般家庭里,常常是长子发展很快,而最小的一个孩子最受宠,发展比较慢,麻烦比较多,问题也比较多。

  那么,这样的家庭如何达成平衡呢?长子压力很大,但是得到的表扬比较多,爸爸妈妈可能会赞扬他,因为他总是比其他的兄弟姐妹好,比较能够分担家里的事情,为爸爸妈妈着想,关心弟弟妹妹,甚至工作比较早,会帮家里挣钱。而最小的虽然比较受宠,但是毛病比较多,所以被批评就比较多,这就形成了一个假象的平衡。中间的孩子会想,“尽管我没像哥哥那样受到爸爸妈妈的信任,但也不像哥哥那么累,不用什么事情都帮着做,我可以偷懒,和弟弟妹妹相比,虽然没得到爸爸妈妈那么多宠爱,但是我不挨打,也不挨骂”,中间的孩子可以这样来平衡。

父母散文随笔4

  我有位特别优秀的女友,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先是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了半年多一点,然后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辞职回老家,拿出一年的时间来陪伴父母。

  一开始,我们都以为女友家中出了什么事,后来才知道不是的,她的父母都十分健康,家中也没发生过什么意外,只是这位女友觉得,她应当送给父母一段完整的时光。

  女友说,她曾做过一个估算,如果自己每年回家探望父母两次,每次待一周,那么按照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来算,她用来陪伴父母的时间,也不过只有短短两个月而已。这个结论把女友吓了一跳,因为她自高中开始就在学校住读,和父母朝夕共处的时光并不多,她原本想着等到自己事业有成并建立好小家庭的时候再把父母接到身边,与之共享天伦之乐,但女友身边一位同事双亲的意外亡故警醒了她,让她意识到生命里存在太多不可预知的东西,所以,女友准备趁着自己尚未结婚生子、琐事缠身的时候,多留一些时间给父母,好好尽一下做子女的责任。

  于是,女友果断辞了职,回到父母的身边当起了宅女。最初,女友的父母对她的行为十分不理解,不断催促她回去工作,女友只好解释说自己身体状态不太好,想回家休养一段时间。

  其实看到女儿回家,女友的父母十分高兴,他们每天变着法子做好吃的食物给女儿吃,想方设法给她滋补身体。女友一面享受着父母浓浓的爱,一面认真陪伴着父母。每天清晨,女友都跟着父母去公园散步,和他们一起聊天晒太阳;回家后,女友便和母亲一起清洁房间,帮她择菜拖地,母亲开始准备午餐的时候,女友又会钻进厨房,向妈妈讨教厨艺;吃完饭,女友又会抢着收拾碗筷,然后躺在妈妈铺的花床单上酣然午睡;晚上的时候,女友就和父母一起嗑着瓜子看电视,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讨论剧情。此外,女友还会帮父母染头发,给他们洗衣服,和妈妈一起逛淘宝,给她买平价但好用的护肤品。

  在家的那段日子,女友一边接一些私活做,一边用心地陪伴父母,把他们哄得每天都乐呵呵的。几个月后,女友的父母大概也看出了女儿身体并无不适,回家也不是为了养病,但他们很享受女儿陪在身边的感觉,便没有再赶女儿回去上班,而是不动声色地享受着亲情。就这样,一家人乐陶陶地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女友才重新回归了职场,并开始与男友商讨结婚事宜。

  对女友的这段经历,朋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人对她说:“你这样贸然辞职,放弃打拼的最好时机,太可惜了。幸好你的男朋友通情达理,要不然你的损失可就更大了!”听了大家的话,女友笑了,她一脸幸福地说:“古人曰,二亲之寿,忽如过隙。赚钱、升职、结婚、生子,这些都可以晚一些再去做,独独孝顺父母这件事晚不得,所以我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的决定。等到我爸妈百年之后,回忆起那段与他们共处的完整时光,我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

父母散文随笔5

  前两年我回家,正在玩着ipad,父亲过来,想要问问这是什么,怎么用。

  但他刚一问,就有点后悔,可能怕我嫌他脱轨,没文化,之后见我没理他,在我周围转了几圈,就走了。

  过了不几天,他见我不在家,偷偷拿出来玩。结果他摆弄一会儿,就自动黑屏了。

  他以为是坏了,着急上火,一整天心神不宁。晚上我一回来,便捅咕我妈跟我去说。

  我一打开,一看没坏,告诉他别担心,只是电池没了电。

  后来我妈告诉我,他只是不想跟我有太多代沟,所以就偷偷去研究,没想到一玩就没电了,吓他够呛。

  出门在外,他们有时候也想跟我们聊聊,只是不知道该说什么话,该问什么话。

  他们或许早已脱离了你的所谓网络圈、技术圈、文艺圈、时尚圈、微信圈云云,关心你的范畴,也越来越小,能和你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

  就像你们之间,明明待在一起,却永远隔着一个pad、一根刺。

  他们想问你计划,但可能,你正为计划所扰;他们想问你婚姻,但可能,你也正为爱情所困。

  在媒体渲染,网友玩笑之后,这一切的问候便加上了“逼”,逼婚逼房逼工作。

  于是我们渐渐反感,抱怨他们不和时代接轨,接着责怪他们啰嗦、杞人忧天,到最后干脆一个电话不打,一个家也不回。

  某个朋友,他奶奶长期卧病在床,不能走动,也没什么人探望她。

  过年回家,他小姑前去看她,可向她展示了一遍礼物,就转身走开,搓麻打牌去了。

  不久,她在里屋大喊,说她手上一不小心,扎了个刺。

  小姑连忙跑进去,端着她的手,反复检查了好几遍,就是找不到这个刺。

  怕奶奶担心,小姑说带她去医院,让大夫好好瞧瞧。

  还没出门,她就被爷爷拽住了。

  他悄悄告诉小姑,她妈不过就是,想找些事情,跟女儿多说些话。

  不过,就是想找些事情,找些话题;不过,就是想跟孩子多说一会儿话,而已。

  有时候,不是父母不懂你,其实你也不懂他们。

  回头想想,这一切所谓的逼迫,可以是一件烦心事,也可以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世上,恐怕没人会如此真诚地关心你,即便他们用错了方式,搞乱了计划。

  当你坐在列车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转弯处,或许,他们的唠叨,将会变成你记忆里,最温暖的东西。

  永远别去责怪父母。

  要怪,就怪我们大了,他们老了罢。

父母散文随笔6

  我,和父母的关系一直都不好,近几年越发紧张起来。中间几年是改善过的、也似乎变的越来越好了。如果没有发生那件事的话,也许一切真的会不一样。

  那年暑假结束,拎着行李返校,有点小兴奋,这次回去不用多久自己就可以成为社会新鲜人。像是迫不及待的雏鸟想要飞去更远的地方,觉得未来有无限的可能铺展开来。

  跟父亲讨学费的时候,刚刚好够我的学费多一点,父亲说最近有点紧张,你先用着,不够再拿,我说好,知道了。

  后来,却给我发现他日期很新的一笔存款。于是试探的提了一下:“我需要配一副新的眼镜,然后报名一个考试,这不够。”父亲说:“从你姨那拿一点。”我没好意思开口,却还是被小姨看破自己的窘迫,走之前塞了一些钱给我。

  他们所有人都说:“你父亲那样做肯定是有啥理由的,他有他的计较。”我信,我相信父亲他有自己理由,相信他是有什么原因才那样做的。

  只是,在年少的、我的眼里,这一切只不过是不够爱而已。不够爱所以不会想象她会不会委屈;不够爱所以可以放一放、再放一放;不够爱所以心里有一本清晰的帐,愿意给的、能给的都查的到。

  小孩子,对于被爱或是不被爱是很敏感的。只不过小时候是那种我跟姐姐(弟弟)两个打架你护她不护我、偏心,长大了才体会更深。

  更大了以后,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发现自己不管是跟谁、做什么,都留了三分余地,也可能更多。

  是父亲,他让我明白这个世界谁都靠不住,我所能够仰仗的左右不过是自己;是父亲,他让我无意识中掌握对人“未可全抛一片心”。我、和父母,真的应了那句老话“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骨子里,我们都一样。

  再大一点以后,突然理解了父母。他们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有普通的爱和喜欢,会偏心,会对喜欢的孩子爱的多一点。会觉得我供你吃、供你穿、供你去念书,已经很足够了。

  真的都明白、都理解的,只是很多东西刺一样扎在那里、过不去。

  实在无法想象自己跟父母撒娇的场景,也无法想象自己会抱着他们的腰说:“我想你了。”就这样吧,大家凑合过就行了,你一分、我一分的计算着来,谁也不会吃亏、占便宜,也挺好。

  小时候多好啊,那时候对一个人好就什么都可以给你;不管是亲情还友情总是紧紧握在手心里,怕弄丢了。

  长大后勇气都没了,再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真诚待过人了。习惯给自己留有余地,也习惯遇到危险就缩回自己的壳里,渐渐的也忘记了、忘记如何全心全意地对待别人。

  我想自己的那三分余地被看的清清楚楚吧,所有的试探和畏缩也一定被看的清清楚楚吧。惯性的保留、计算着付出,我已经是这样了。

  我,大概不会变了。

  18年4月14日,我迟到了,进去的时候课已经上了大半。坐在教室里环视了一圈,乱糟糟的,想起有一年自己生病在家不能去上课,同学打电话过来问我咋了,下课后还过来看我。

  一个人冲进班级的时候难过极了,想起以前同学的关心和爱护,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青葱岁月,想起那个能够不做保留的自己,悲伤的不能自已。

  我为什么难过呢?想来想去,大概还是因为有所期待,所以会失望、会难过、会放不下,如针扎进血肉里。

  难道,我错了吗?

父母散文随笔7

  父母的人生舞台很小,很黯淡,从未挣脱山村小家的圈子;父母的人生舞台又很大,很华彩,足以撑起一家幸福的晴空。这舞台,便是父母耕耘一生、从未停歇的劳动舞台。

  父母相依相伴、相互搀扶的共同舞台,是那片地,厚重而不老;是那座山,苍茫而永青。

  暖春消融了大地,父母便忙着整修农具、积贮农肥,共赴田间地垄,挥锨翻地,扶犁铧垄,挑桶担水,弯腰栽苗,播种一年的希望。流火的炎夏,父母顶着骄阳,挥汗如雨,锄草松土,施肥浇水,精心打理着蓬勃的庄稼。秋收,父母日日穿梭在田间地头,金黄的玉米、硕大的红薯、饱满的豆谷堆满了屋顶、院落,也催绽了他们的笑脸。就这样,寒暑易节,父母在那片土地上,永不疲倦地轮番耕作劳碌,供养着一家数口。

  雨过天晴的夏日,父母常揣着干粮,奔走山岭间,翻石块、捉蝎子,抡镢头、刨药材;暑气未褪的初秋,父母又背起口袋,爬山越沟摘酸枣。虽汗流浃背,或被荆棘划伤,可当满罐的蝎子、成堆的药材、整袋的酸枣换来孩子的学费、一家的零花钱时,那辛苦便也转作甜蜜。深秋渐寒,父母便挑起扁担,腰别镰刀,进山打柴割草,贮备过冬、来年的烧柴。整垛的柴草,火红了日子、温暖了全家。就这样,春秋更迭,父母在那座山里,寻奇探宝般靠山吃山,贴补着一家生活。

  城里的工地、家里的庭院,是父亲独自的舞台,他辗转劳苦、闲适自足。

  我们兄妹读书、成家,迫使父亲背起铺盖卷,踏上了进城打工的艰辛路。不知父亲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脊背被建材压弯又挺直了多少回;不知父亲在简陋无味的工地食堂,吃了多少难以下咽的馒头菜汤;不知父亲在污浊硌身的简易工棚,挨过了多少孤寂辛酸的不眠之夜。但,回首望,挨过去的苦日子、皆成家的三兄妹,便是父亲打工舞台的喜泪成果。

  闲下来的父亲,饶有兴趣地在庭院种起了葡萄、花草、瓜果。每年葡萄成串、花开绚烂、瓜果累累时,父亲总会自豪地打电话,让我们回家品尝、观赏。偶尔,父亲还会在庭院拉开阵势,编编篮筐、做做木工、拉拉二胡,经营着老屋,乐享着晚年。

  低矮的灶台、夜里的炕头,是母亲独自的舞台,她辛勤劳累、幸福满足。

  母亲常年围在灶台旁,魔术般地变幻着一日三餐,滋养着全家老小。母亲忙完地里忙家里,拖着劳累的身子,在灶台旁切菜、和面,烧火、盛饭。一句响亮的“吃饭喽”,唤来全家围坐吃美餐。可母亲总是坐不下来,一直略显自豪地忙活着,从照顾全家,到只照顾父亲,长年累月,直至灶台旁的身影已然佝偻。

  夜间,父亲和我们兄妹早已睡熟,母亲还在摇曳的油灯或是明亮的电灯下,独坐炕头,穿针引线,缝缝补补。如今虽眼已老花,却也难改习惯,常为孙辈做沙包、缝棉衣。逢年过节,母亲早早将我们的被褥晒得蓬松,方正地叠在炕头。想必,这便是母亲最幸福的晚年劳动。

  父母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劳作不息、从不抱怨。这舞台,如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父母辛苦无言的一生,更照耀着我们坚实有力地走好前路。

父母散文随笔8

  我从不知道,也没想到,年近七十的母亲会拉父亲去拍了一套婚纱照。

  当母亲像小姑娘一样,面含羞赧地把两本影集递给我时,说实在的,我心里满是惊诧,甚至有一点不解。我不明白一向节俭保守的母亲,怎么也会去赶这样的时髦?

  打开影集一看,我不得不承认,照片拍得真漂亮!

  影楼给他们提供了三套衣服。一套是西式礼服,身着黑色西服的父亲和披一袭白色婚纱的母亲携手并立,两人的神情显得有些拘谨,看得出来他们很紧张,我猜这是最先照的。另一套是大红色的中式礼服,这套短款上衣和曳地长裙就像是为母亲量身定做似的,愈发显出她娴静端庄的气质。旁边的父亲手执折扇,很有几分风流儒雅的书生气呢。还有一套是晚礼服,父亲穿白色西装,母亲着紫色长裙,背景是蓝色的大海,非常唯美。

  母亲单独照的几张也很有味道,或是手握绢扇,或是捧一束鲜花,或是斜斜地执一柄油纸伞……一个娉婷少女的形象隐隐约约地出现在我眼前。

  我忽然记起来我结婚前一晚,把租来的婚纱拿到家里,和闺蜜,还有妹妹,我们轮番穿了拍照……母亲在门口含笑站着,看了好一会儿。原来母亲的心里也藏着一个属于女孩子的婚纱梦啊!唉,说起来,母亲和父亲还真是没有一张像样的合影呢,他们结婚证上贴的只是两张拼在一起的一寸照片。

  大概,做子女的都是和我一样粗心吧?我们的眼里只有那个整日为我们洗衣做饭、琐碎唠叨的母亲,却从未想过我们的母亲也打青春走过,也有一些女孩子的小小的可爱的梦想。

  想到这些,我有些心疼,我曾经那么热衷于追求一个女人完美的生活,却不曾想过母亲也是一个女人。

  现如今,生活条件好了,母亲也能与时俱进,怀着一份美好的心情,去赶赶时尚、追追潮流,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好事啊!

父母散文随笔9

  “ 你真的爱你的父母吗?如果真的爱他们 ,你为什么还要和他们吵架?为什么不在他们的身边陪伴着他们? ”晨说。

  和晨相遇是两年前的秋天,落叶飘在成都的郊外,我挤着公交正要去参观四川大学。我和他就是那个时候遇见的。

  他穿着一件黑色衬衫外加一件有点旧了的蓝色外套,样子普普通通,像是某个农村里过来的(事实上我才是,而我却穿得很是鲜艳,他是在城市里流浪了许久的人),他一上车就看见了我,然后微微笑了笑。自那以后,我们很多次都会相遇在公交上,在那一次次由天定的缘份下,我们也开始熟悉,渐渐成了朋友,在时光的流逝之后,我们竟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

  晨是个寡言少语的人,不过对我却有着许多话,仿佛是有很多话想要在一丁点时间说完。或许这是他多年以来内心深处积压下来的吧!他的话有时让人欢喜,而又的时候却又让人泪流满面。记得那一次我要离开成都,回到南充的时候,他给我讲起他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为什么从来没有向你提起我的父母,其实不是不想提,而是不敢提。我怕我会忍不住哭出来。”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已经含满泪花了。

  “我九岁那年,住在汶川,那地方很美,有些许多美丽的山景,可是那一天,全部都毁了。”他仿佛在回忆从前,可脸上的表情却又仿佛是不想记起。

  “那天我在我的卧室睡午觉,我的父母就坐在堂屋里看电视,而当地震发生时,他们离门只有一米多远,可是都没有跑。全部都跑到了我的卧室,他们抱起我来的那一刻,天花板塌了。”

  “本来那天花板砸不到他,可他挡在了我的前面,一把推开了我,而他却永远地躺在了天花板的下面。他的最后一句话是‘晨儿,快走’我当时并不明白他怎样了,只看见他还伸在外面的手,上面全是雪,手的样子就像当年牵我去逛街那时候一样。微弯着,可那时我竟然知道他已经离我而去了!我看到了母亲的眼泪哗哗地流淌,直接把我牵着往外跑。”我也看见了晨的眼泪哗哗地流淌了出来,哽咽了他的话。

  “后来,我的妈妈也死了。”他摇了摇头,看着我,继续说道:“就在出门的一瞬间,也离开了我,墙壁倒下来,把我们都砸到了,当时我晕了过去。什么都不知道,只感觉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你说,那不像梦么?我的母亲她用身体保护了我,我才没被砸死,她的手还紧紧贴在我的脸上,泪水和血都流到了我的嘴角,那个梦又苦又甜,我多想那就只是一个梦啊!”他用手擦干的眼泪,静静地看着远方。

  “那就像是一个梦。我也希望它就是一个梦。”我说。

  “别这么说,我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现实,我想问你,你爱你的父母吗?”

  “当然爱啊!”

  “那你和他们吵架吗?你长时间地陪着他们吗?”

  “经常吵,陪着他们的时间就太少了。”

  “你真的爱你的父母吗?如果真的爱他们 ,你为什么还要和他们吵架?为什么不在他们的身边陪伴着他们? ”

  我被这句话问得哑口无言,晨也不说话了,我想再解释,可我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啊!我为什么要与他们吵架,为什么要离开他们?

  我想到了自己这些年对父母所做的一切,他们从小到大一直关心着我。如今,父亲的背影佝偻了,皱纹爬上了母亲的脸颊。他们都已被时光摧残,那时候,躲在父亲的背后可以不惧风雨,躺在妈妈的怀里与温暖相依。而如今呢?总是一个人远行,忘记了家中父母。

  我突然想到,父母在家里可能很是挂念自己,可自己却从未想起过他们,我终于慢慢,慢慢地意识到,我不配言爱,不敢说爱。想起龙应台的那句话,父母子女一场,只留下了三个字:不必追。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可憎,再也不敢看着晨的眼睛,而是低下了头。

  晨后来只说了一个“再见”就离去了,我这才抬起头来,看到晨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路上,也消失在我的记忆里,想到了自己,将来的某一天,我也会是一个父亲,我也会慢慢变老,白发苍苍。

父母散文随笔10

  三年前,母亲做了心脏手术,恢复得不错,之后只需每一两个月去医院抽血化验一次,以决定每天的药量就行了。和住院时的心情已完全不同,每次从山村老家到市里医院,我们都当成一次三人游。

  最近一次化验后,我们在医院北门外吃灌汤包。我提议,时间挺充足,我们去医院附近的王城公园看菊展吧,前段时间看别人发的照片,可好看了。父亲第一个响应。母亲也说好,再看看菊花。

  王城公园里,菊花摆着各种造型,球形、圈形、菊花形、扇子形、游动的鱼、盘旋的龙、飞舞的蝶,龙船里载着菊花,老树上开着菊花,真是一个五彩斑斓的菊世界。

  天气晴好,阳光温暖。父母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惊奇着,虽说这三年每年都看,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呢。

  在菊花前,我给他们拍照,两人离得两尺远。我示意父母离得近点,母亲笑着不动,父亲主动挪了一步,距离缩为一尺。我说:“牵着母亲的手。”父亲看了看母亲,听话地伸出手,母亲却把手插进了口袋,父亲手没处放,只好伸到母亲的背后。母亲很不好意思,笑着把头扭到一边。

  我让父母为难了。一辈子,他们从来没有在人前拉过手。记得母亲说,结婚头两年回娘家,两人连走路也是一前一后离得好远,好像没有一点关系似的。

  正值王城公园举办一个摄影展。其中有张老照片,河上还是老吊桥,站着一对年轻人。母亲仔细看了看,指着说:“是的,第一次来时,公园里就有这样的老吊桥。我穿的是绿色小格子的上衣,也是两条辫子搭在肩上。你爸穿的是白衬衣,跟照片上一样。那时,没舍得照相。”

  母亲第一次来王城公园是在1966年。18岁的母亲经媒人介绍,刚与父亲认识。父亲借一辆自行车,载着母亲骑过伊河、洛河,带的是奶奶烙的饼,只在街上喝了两碗稀汤。

  公园里的漫步,让父母暂时走出了琐碎的生活,忘记了为儿女操心,为家里的庄稼、狗、猫、鸡操心,隔着几十年的劳累日子,看见了属于他们的青葱岁月。

  妈妈年轻时是照过一张相的。年轻的妈妈,眼睛明亮,头发浓密,两条辫子又粗又长。

  那张照片夹在镜子的后面,我小时候常看。可惜,镜子被我们摔坏了,而照片因为时间长,粘在玻璃上,一揭就坏了,仅有的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来。后来,虽然我常用数码相机拍过一些照片,但大多都存在我的电脑里,没有洗出来。我能看到,他们却看不到。

  母亲说:“跟你爸,这一辈子受了太多的苦,早知道,不跟他!”

  父亲说:“现在,你是咱家的老大,说啥行啥,我一句都不敢犟嘴!”

  我听着两人斗嘴,呵呵地笑。年轻时,艰难的生活、复杂的大家庭,让母亲受了不少委屈,两人也少不了吵嘴、怄气。如今,一切怨气都化为云烟。父亲脾气好得像个老和尚,跟年轻时完全不一样。父亲说:“你妈是咱家的大功臣,她一病,我才知道她有多重要。”

  其实,父亲的话何尝不是我们做儿女的感受。陪着父母看菊展,何尝不是我的'幸福。

  我让父母看这次拍的照片。母亲笑父亲手里还拎着给我带的枣,照相也不舍得放下。父亲说:“看你妈笑得多自然。”

  我选了最满意的一张,准备送到照相馆里,洗一张大大的照片,装了相框,给父母送回去,挂在老家客厅的墙上,让父母一抬头,就能看见。照片上,是王城公园灿烂的菊花,菊花前,是父母比菊花更灿烂的笑容。

父母散文随笔11

  晚饭,主食烙饼,鸡蛋炒韭菜,其它。我拿起一块饼,分成两层,把鸡蛋夹在中间。刚吃一口,老妈说话了,“你爸就爱这么吃。” 不是第一次听到这句话了。还有一次是吃玉米面发糕,我把发糕掰碎,泡在炖茄子土豆的汤里,也听到了这句话。我虽然看到过爸爸这样的吃法,可我这样做的时候,并没有想起爸爸。

  老爸去世已十年了,平日里,并不能时时提及老爸,一旦有涉及到老爸的事情,老妈便会说你爸会怎样怎样。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前些日子,老妈吩咐我,让我把楼上箱子里她那件蓝色的呢子大衣找出来。当时,我很不解。虽然知道有那么一件大衣,可我从未见她穿过,也许是年头多了,我忘记了吧。

  大衣拿在手里,她便翻过来调过去的打量,口中念念有词,“这还是我跟你爸结婚之前在沈阳买的,五九年,一百二十块钱呢。” 一句话,交待的很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甚至细节。说着话,又把大衣穿在了身上。大衣本就是过膝的那种,老妈的身体又佝偻了,愈发显得长了。大衣有两层,外面是呢料,里层是薄薄的一层毯子。“哪天没事,我把这里子拆下来,做一个小垫子,睡觉铺着,能暖和啊。”老妈边比量边说。说归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没见她去做,终究是舍不得啊。舍不得的是什么呢?是一件不能再穿的旧大衣么?是想舍也舍不去的回忆吧!睹物思人,我如何会知道,老爸老妈那时有怎样的故事呢?

  老妈没有拆掉那件大衣,又把它叠好,收了起来。其实,我知道,即使老妈拆掉了那件大衣,也抹不去心中那份美好的回忆。何况,她本就打算改成一条褥垫的。当老妈睡在那暖和的褥垫上的时候,或许能感到爸爸的体温吧。

  旧大衣可以拆掉,甚至可以扔掉,心里的那份温情,却会历久弥新。

父母散文随笔12

  中秋节快到了,单位里人人都兴奋起来,大家开始为父母准备中秋礼物。

  小李平时总给父母寄东西回家,我们都夸他有孝心。小李数着手里新发的奖金,开心地说:“这些天一直加班,有时觉得快撑不下去了,但是想到挣了钱可以寄给父母,我就觉得浑身有劲。没白干,奖金顶两个月的工资了。我要把三分之二寄给父母,自己留点儿,陪女朋友逛逛街……”小李数着手中厚厚的钞票,嘿嘿地笑了。

  妍妍说:“我那老爸老妈呀,别提多节俭了,给他们钱,一分都舍不得花,全都存起来,说要给我准备嫁妆。我得给他们买点实惠的东西寄回去,老妈爱美,我早就看好了一款红毛衣,那颜色特鲜艳,老妈这个年龄就应该穿点亮颜色的衣服,明天我就去给她买,她肯定喜欢;老爸平时喜欢抽烟喝酒,但是对身体不好,我早就劝他戒了,听老妈说他现在改喝茶了,给他买一盒上好的铁观音寄回去,再给他 买本茶道方面的书,争取让他把兴趣彻底转移到喝茶上……”妍妍用心良苦,可见是把父母放在了心里。

  大张说:“我老爸说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照相机。”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问大张咋回事。

  大张说:“父母今年都退休了,没啥业余爱好,就喜欢到处走走,看看风景。看风景不拍照怎么行,老爸说,要把他走过的大好山河都拍下来,另外,还要当老妈的‘御用摄影师’,为她拍照。老妈年轻时长得漂亮,最喜欢拍照,我家里还留着好多老妈年轻时的照片,跟明星似的。老妈说,老了也要美一把,人生最美夕阳红嘛。”这样的中秋礼物,一定最合父母心意。

  淑芬的父母在农村老家生活,她说:“我爹娘最恨浪费,我每次买了贵东西,我娘就唠叨个没完,还总算账:好家伙,这点钱能买多少大馒头啊!我花钱多了,他们会心疼得像割自己肉似的。所以呢,中秋节我就买点月饼之类的东西,这样有节日气氛,还能让他们开心。

  最重要的是,我要把月饼上的价签换掉,换成很便宜的,让他们心安 理得,不然他们吃起来也难以下咽。”淑芬真细心,孝敬父母不在乎花多少钱,让他们高兴是最要紧的事。

  我也开始盘算,给父母买啥礼物呢?这时,闫华说:“我给父母的中秋礼物,就是带着老婆孩子回家,把团圆送给他们!”大家听了,都一言不发了。沉默了很久,小李嘟囔一句:“假期只有两天,我们都一个多月不放假了,回一趟家得辗转一整天呢,好不容易放两天假,不如自己调整一下,省得累。”闫华说:“再远、再累,也要回家和父母团聚。对父母来说,最好的礼物是团圆。”是啊,中秋节本是团圆的节日,回家陪父母吃个团圆饭,晚上陪他们赏月聊天,该是多么温馨啊!对父母来说,儿女回家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我想好了,这个中秋,送给父母的礼物就是———回家跟他们一起过团圆节!

父母散文随笔13

  一直怀疑,父母的那个时代,是否真有爱情。也一直的怀疑,父亲怎么可能真的做到,与母亲的约定?在那一年的冬天,当玉子整理父亲的遗物,在一本泛黄的日记本,一张明显被撕掉,而就在紧挨着那张被撕掉的后面,那张空白的扉页上,一行因为用力写字而留下的印痕,是那么鲜明地刺痛了玉子的心,玉子甚至依然能够感受到,写字的人,心中那份决绝,那份从容、坚定。那句话玉子至今还清楚记得,那个写字的人,就是玉子的父亲,在母亲离去一年以后,玉子的父亲一个人,独自安静地躺在床上,再也没有醒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从贵阳来到小城,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城的建设当中。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父亲认识了紧邻单位的母亲,相识、相恋,结婚生子,把一生奉献给这片热土,也养育了玉子姐弟几人。曾经美丽而骄傲的母亲,在生产玉子时难产大出血,差点死去。也因此,自玉子懂事起,家里便不曾安生,母亲的病时常地发作,每次都是在死亡边缘徘徊。两人不多的工资,加上母亲从单位支领的零活——糊火柴盒——换取一定的生活补贴。除去随时应付住院的费用外,基本上只能勉强地维持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纵是这样,家里平常依然欢笑多于争吵,快乐多于悲伤。虽则,物质上并非能够满足,至少精神上,玉子是能够感觉到,那是平淡而幸福的,洋溢着淡淡的温馨,有着平常人家的温暖。

  其实,由于多年病痛折磨,母亲已如失去水份的花朵,面色蜡黄,头发稀疏,枯败而无光彩。虽然同样地操劳,父亲却要精神得多,容貌还能看到几分英俊。正是这样反差极大的两人,玉子却很少发现他们会为了一些琐事而争执。偶尔地几次,父亲会一个人爬到单位附近的山上,独自地坐一会。多年以后,玉子心里多少有些明白,那,也是父亲生气到极致时,所能够做的一种发泄与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母亲年轻时很是漂亮,追求者众多。父亲在另一个单位,又是从异地而来。除了本身还算英俊的相貌外,玉子也想不出来,父亲究竟是如何,能够在众多追求者中脱颖而出,获得芳心认可?想来,单位同事与亲朋好友中公认的好人,也是父亲一份不可或缺的重要筹码。心性善良、温文尔雅的父亲,自有着其难以抵御的人格魅力,不止获得母亲的芳心,也征服了所有母亲的家里人。而父母亲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更是尽到了一份责任,不单供养了几位舅舅和幺叔读书,以及对他们的娶妻生子等的照拂周全、竭心尽力。父母在一众亲戚里,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这是他们的真心付出,所收获的一份足够的尊重。

  多年以后,在今年去三舅家拜年时,偶尔地提起来,父亲的病竟猛烈如斯,三舅的一句话,一下子打开了玉子多年心头的疑惑。当玉子说道父亲走得如此匆忙时,三舅却说他是求死之心,别人是无法挽留的。语气中一丝惋惜、一丝缅怀,还掺杂一丝由心而发的敬意。玉子不由地想起来,当年所看到的那一页纸上,那直透纸背的字迹。原来,父母的爱情,亦是如此地缠绵悱恻,唏嘘哀怨。

  记得当初,在众亲友帮助下,收拾完母亲的善后事,一家人围坐在那里。看着连日来极少言语,如一具木偶般的玉子,父亲轻声地安慰,让玉子想哭就哭出来。不想,刚忍不住失声痛哭的玉子,却被幺叔一句呵斥,硬生生地把眼泪又逼了回去。而父亲并不曾多说什么,只是那眼中隐藏的伤痛,无知的玉子并不曾看出来。怪不得幺叔,虽然当时玉子并不能理解幺叔为何要这般做。而其实,在工作以前,幺叔几乎是父亲带大,读书时,更是与三舅幺舅同吃同住过。对于他的哥嫂之间的感情,幺叔一直看在眼里,感同身受,比我们谁都更了解明白。对于母亲的离去,幺叔也深知他的哥哥心中的痛,那是当初的玉子,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清楚的。幺叔宁愿打断玉子伤心母亲离去的泪水,只为,多少能够减轻,他的哥哥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常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幺叔,他是真心地心疼他的这位不善言辞的哥哥。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父亲,在那时已然心生死意。他的一颗心,早已随着母亲的离去,而不再跳动。玉子不知道在母亲离去的那天,父亲与其有着怎样的一段对话。而在随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并未曾流露多少心思,也许,是玉子几兄弟疏忽大意,没有觉察。去了一趟温泉疗养院回来,父亲为他的小儿子带回一口袋大小不一的石头,只因为那时的玉子迷上了摆弄各种石头。而其实,父亲辛苦地带回来的不过是一些稍有形态的鹅卵石,并无多大的价值可言。随后,在暑假,父亲又带着玉子去了贵阳几个亲戚家里,一一拜访。其时,父亲已然开始出现病症,身体明显地大不如前。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情越发地严重,很快地,竟已不能自理。

  十二月,冬至刚过,小城开始感觉到冬天的冷意。玉子在睡梦中被叫醒,人们告知玉子,父亲已然离去。浑浑噩噩中玉子来到父亲的面前,依然不能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事实,父亲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再也不能醒来。奇怪地,玉子并没有感到有多难过,只在整理父亲的遗物,当看到那一行直透纸背的字迹时,玉子终是不曾忍住,泪水泫然而下。

  玉子至今还记得那一行字——“等我一年,我将来找你!”

  玉子兄弟商议,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于母亲身边。玉子知道,他们这样做,父母在天之灵,一定会非常地开心的。

父母散文随笔14

  同事小周家在外地,来我们单位工作才两个多月。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他常常在电话里请求他父母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妈,天有点儿凉,你给我织件毛衣吧。要记得买蓝色的毛线,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

  “妈,家里的小米磨好了吧,你抽空给我寄一些来,我想熬小米粥喝……”

  “爸,忘了告诉你,我的小收音机坏了,你抽空给修一修,我回家时还想听评书呢!”

  我笑着说:“小周,你都已经参加工作了,该学会照顾自己了,咋还经常打电话麻烦你爸妈呢?再说,你要的东西这个城市也能买到,何必折腾二老?你可真是不孝顺啊。”

  听了我的话,小周神情专注地说:“我这才叫真正的孝顺。爸妈几年前就都退休了,爸爸会下棋,会修理小家电,没事儿的时候还能找人下下棋,摆弄一下电器来打发时间。可妈妈是个闲不住的人,一辈子劳碌命,除了干活就是干活,不爱说话。退休了,我又不在身边,她就整天空落落的。去年回家听周围邻居们说,她忙完了家里那一丁点儿活,就常常在家门口呆坐着,一坐就是半天……”说到这里,小周哽咽了一下,我发现他的眼睛里有泪水在闪动。

  过了一会儿,小周接着说:“于是我苦思冥想,才想出了这个‘折腾人’的法子,就是想给她找点儿事做。每次我让妈妈帮我做事时,她都高兴得不得了,总是花很多心思在上面。而且通过这个法子,我们母子俩有了更多的交流内容,她会经常向我‘汇报’事情的进展,征求我的意见,人也变得有精神了。我想如果有一天,父母什么事也为我们做不了,那对他们来说一定是一种痛苦和折磨。我觉得能让父母牵挂着,他们才会更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孝顺。”

  听了小周的一番话,我的心里感到暖暖的,爱也可以这样啊。想起了每次我打电话回家,父母总是不厌其烦地问我吃穿怎样,说如果不好的话他们就亲自做,现在终于明白这话的真正含义了。当我们吃着母亲精心做的饭菜,穿着母亲洗净的衣服,骑上父亲给你擦得锃亮的车子出门上班……这个时候,我们是幸福的,而父母也是快乐的。

  让父母牵挂着,这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稳稳的幸福。

父母散文随笔15

  父母在城市新区的家附近有片未开发的荒地,被附近入住的居民开垦成了园地,闲不住的父母便也有了块属于自己的菜园子。因要照顾孙女,仍需住在老城区的父母便开始两地奔波,我家就在二老往返的路途中。

  要菜吗?我和你爸(妈)又摘了些菜,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隔三差五,总会接到父母的电话,然后拐个弯给我送过来。不只是我,还有家中姊妹、儿女亲家、街坊邻居,都是他们分享的对象。有时青菜太多,妈妈便做成一大锅渣豆腐。妈妈做的渣豆腐小有名气,自己石磨的豆渣,做出来又香又软。一个电话,街坊邻居便会自己拿盆来盛,也有惦记着主动问询的。

  父母的菜园里种类繁多,除了各色菜蔬,也种地瓜、各种豆类,而且他们坚持种植有机的,坚决不打农药,自己制作有机豆肥,隔三差五浇水、锄草、手工除虫。我曾经在大豆收获的时候去帮忙,烈日当空,把晒干的豆棵砸出豆粒,一点点收集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就有点儿头晕眼花。父母已年近古稀,身体已大不如前,经常十里奔波,虽然他们口头说不累,但妈妈常责怪爸爸不再早晚锻炼了,去趟新区回来沙发一躺就不想挪动了。我们姊妹常劝父母少种点儿或者别种了,别累着,可他们不听,总说现在的蔬菜又是化肥又是农药不能吃,这样的你们吃不到。

  父母的爱是子女一辈子无以为报的似海深情。

  父母在,岁月静好。

【父母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散文随笔作文10-16

最新散文随笔10-14

散文随笔范文10-14

优秀散文随笔10-13

雨天散文随笔08-26

累散文随笔08-25

心痛散文随笔08-24

秋思散文随笔08-23

过客散文随笔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