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忠群:用儒家文化翻新西方管理 -管理资料

管理资料 时间:2019-01-01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管理资料】

    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方管理模式,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

茅忠群:用儒家文化翻新西方管理

    当我们不断学习西方管理理念,用西方管理工具武装自己的企业时,是否想过:作为中国企业,无论如何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来自儒家传统的社会文化。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西方管理工具与人们心中的儒家传统观念“对接”好了吗?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对此的答案是:不仅要“对接”,而且必须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式管理,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由此,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自己的价值。

    茅忠群,这位儒家文化的信仰者,自2008年起,把当时已经打了10年西方管理基础的方太集团,引上了一条崇尚中西合璧、践行儒家管理模式的道路。

    如今,方太集团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进行管理考察的目的地。那么,在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茅忠群看到了怎样的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碰撞,又有哪些感悟和总结

    仁义是种普世价值

    《中外管理》: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是否有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中国企业里引入儒家管理模式,是有其文化基础的,但如果面对的不是一家中国企业,儒家文化是否有它独特的管理价值?

    茅忠群:如果从长远看,它一定是有价值的,因为儒家文化也代表着一种普世价值观,儒家崇尚的仁义也是普世价值。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代表着普世价值,但儒家文化其实是真正从人性出发在讲普世价值。再有,儒家思想是非常包容的,可以不断吸收世界上一切好的文化,既有普世性,又有包容性。

    一手儒家教化,一手制度建设

    《中外管理》: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强调法律、制度和流程,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学习西式管理,在您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是什么?

    茅忠群:中国社会从“五四”以后基本上不再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了,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道德教育,后面的法律也管不过来,

管理资料

茅忠群:用儒家文化翻新西方管理》(https://www.unjs.com)。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找不到漏洞的制度,如果没有儒家的道德教育,人们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制度就会失效。

    方太集团是在把中西合璧当做一个大的方向,不走极端,一手是儒家价值观教化,一手是制度的建设,同时推进才能有效。

    《中外管理》:说到企业管理的价值观,最基本的价值观就体现在办企业的目的上,您认为从儒家文化看来办企业是为了谁?

    茅忠群:西方的管理课堂会告诉人们,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办企业的目的,但儒家文化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儒家文化的理念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到企业管理里,则是以顾客和员工为本,而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是与西方管理理念不一样的地方。

    符合仁义,才是好制度

    《中外管理》:您刚才讲到,儒家文化是真正从人性出发的,那么,在儒家文化看来,什么是好的制度?

    茅忠群:在儒家的体系里,符合仁义要求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

    什么叫符合仁义的要求?“仁”就是“仁者爱人”,这个制度本身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的。什么是符合“义”的制度?“义者宜也”,你这个制度要公平、公正、合理。“仁义礼智信”中,虽然还有其他要求,但一个好的制度符合仁义这两点是最重要的,这样,制度执行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

    《中外管理》:关于仁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您怎样解读仁义的本质?

    茅忠群:仁者爱人。仁最核心的是爱,而且它外延很广,忠恕孝悌都在仁的范畴之内,都体现着具体的爱。例如:忠是对上级、对组织的爱,尽心尽职为忠;恕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是对长辈、对父母的爱;而对兄弟姐妹的爱则叫悌。

    仁的核心是爱,但仁又不等于爱。比如:一些宗教中的爱是博爱,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爱。但是人性中本来就有恶的地方,因此孔子说的仁爱里,有时爱一个人是仁,有时恨一个人也是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什么呢?厌恶道德败坏的人。否则什么都爱,就变成孔子说的乡原,也就是老好人,

免费领课

    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方管理模式,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

茅忠群:用儒家文化翻新西方管理

    当我们不断学习西方管理理念,用西方管理工具武装自己的企业时,是否想过:作为中国企业,无论如何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来自儒家传统的社会文化。

    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西方管理工具与人们心中的儒家传统观念“对接”好了吗?

    方太集团董事长茅忠群对此的答案是:不仅要“对接”,而且必须用儒家的仁义之道审视和“翻新”西式管理,才能打造出一个中西合璧的企业。由此,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自己的价值。

    茅忠群,这位儒家文化的信仰者,自2008年起,把当时已经打了10年西方管理基础的方太集团,引上了一条崇尚中西合璧、践行儒家管理模式的道路。

    如今,方太集团已经成为很多中国企业家进行管理考察的目的地。那么,在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茅忠群看到了怎样的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碰撞,又有哪些感悟和总结

    仁义是种普世价值

    《中外管理》: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是否有普遍的适用性?例如:在中国企业里引入儒家管理模式,是有其文化基础的,但如果面对的不是一家中国企业,儒家文化是否有它独特的管理价值?

    茅忠群:如果从长远看,它一定是有价值的,因为儒家文化也代表着一种普世价值观,儒家崇尚的仁义也是普世价值。

    过去我们认为只有西方文化才代表着普世价值,但儒家文化其实是真正从人性出发在讲普世价值。再有,儒家思想是非常包容的,可以不断吸收世界上一切好的文化,既有普世性,又有包容性。

    一手儒家教化,一手制度建设

    《中外管理》:西方文化更侧重于强调法律、制度和流程,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在学习西式管理,在您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会是什么?

    茅忠群:中国社会从“五四”以后基本上不再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了,但如果没有前面的道德教育,后面的法律也管不过来,

管理资料

茅忠群:用儒家文化翻新西方管理》(https://www.unjs.com)。天下没有完美的制度,没有找不到漏洞的制度,如果没有儒家的道德教育,人们没有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制度就会失效。

    方太集团是在把中西合璧当做一个大的方向,不走极端,一手是儒家价值观教化,一手是制度的建设,同时推进才能有效。

    《中外管理》:说到企业管理的价值观,最基本的价值观就体现在办企业的目的上,您认为从儒家文化看来办企业是为了谁?

    茅忠群:西方的管理课堂会告诉人们,股东利益最大化是办企业的目的,但儒家文化肯定不是这么认为的。儒家文化的理念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到企业管理里,则是以顾客和员工为本,而不是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这是与西方管理理念不一样的地方。

    符合仁义,才是好制度

    《中外管理》:您刚才讲到,儒家文化是真正从人性出发的,那么,在儒家文化看来,什么是好的制度?

    茅忠群:在儒家的体系里,符合仁义要求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

    什么叫符合仁义的要求?“仁”就是“仁者爱人”,这个制度本身是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的。什么是符合“义”的制度?“义者宜也”,你这个制度要公平、公正、合理。“仁义礼智信”中,虽然还有其他要求,但一个好的制度符合仁义这两点是最重要的,这样,制度执行的时候才会事半功倍。

    《中外管理》:关于仁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您怎样解读仁义的本质?

    茅忠群:仁者爱人。仁最核心的是爱,而且它外延很广,忠恕孝悌都在仁的范畴之内,都体现着具体的爱。例如:忠是对上级、对组织的爱,尽心尽职为忠;恕是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孝是对长辈、对父母的爱;而对兄弟姐妹的爱则叫悌。

    仁的核心是爱,但仁又不等于爱。比如:一些宗教中的爱是博爱,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要爱。但是人性中本来就有恶的地方,因此孔子说的仁爱里,有时爱一个人是仁,有时恨一个人也是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厌恶什么呢?厌恶道德败坏的人。否则什么都爱,就变成孔子说的乡原,也就是老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