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时间:2021-08-21 14:18:42 美术论文 我要投稿

简析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作业媒材是指构成美术作品的物质材料。媒材可以分为传统媒材,如作业本、水彩笔等常用材料。生活媒材,如纸杯、蛋壳等废旧物品。自然媒材,如落叶、豆类等自然物品。新生媒材,如卡美纸、珍珠泥等一系列新开发的创新材料。

翻阅浙美版教材,琳琅满目的媒材让我们看到了与以往教材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回顾课堂,在造型表现领域媒材选择依然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选择主体不清;二是课程性质不明;三是媒材评价有疏漏。因此,有必要对师生媒材选择作梳理,以利于学生快乐创作。

一、媒材选择需厘清师生互动关系

美术教学中,媒材的选择往往是教师包办。教师会在每节课后当面布置或通过校讯通等通知学生带什么材料。媒材选择往往是教师直接命令,学生被动接受。这就有悖以生为本的理念。媒材选择也是能力之一,在缺少互动的命令中,媒材选择能力又从何而来?由此,根据课型笔者提出三种方法。

(一)认识媒材的课型:通知十接受

这一类课型主要认识媒材性能,并学习媒材使用方法,在低段较为常见。如浙美版第二册《五彩的烟花》,提示是用油画棒、水彩画烟花,需要教师通知学生带油画棒和水彩相关媒材。同样如第三册《剪影》、第八册《砖石上的雕刻》等课也适用于通知+接受模式。老套的通知接受型,需要以互动为前提:媒材选择需明确课程内容,并尽量当面通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携带甚至主动尝试练习。

(二)媒材创意的课型:统一十个性

这一类课型囊括了造型.表现领域的大部分,往往有较为明确的媒材,但又不仅限于媒材使用学习,目标是用恰当媒材学习造型表现。教师只需把握媒材选择大方向,给学生范围内的个性选择。如第一册《巧用碎纸片》,教师给出统一提示:各种纸张和各种上色工具,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携带。这一类课除了让学生明确课程内容外,还需有一个简短的互动时间,可以提问:除了报纸、白纸等碎纸片之外,还有哪些碎纸片?添画除了水彩笔还可以用哪些工具?同册的《画画叶子》、第二册的《小鸟的家》等均属于这一模式。

(三)主题发散的课型:自由十建议

这一类课型相对自由度大,更注重表现内心所想,更在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一册《心中的太阳》、第十二册《我的小学生活》等。这类课型需要对媒材有基础认识和实践,在学生自由挑选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建议。学生选媒材自由度较大,但仍需要教师适度引导。教师应在平时课堂上以及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材能力。

二、媒材选择需明确美术课程性质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性质是: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媒材选择也应遵循这四个特性。

(一)凸显视觉性,选富有美感的媒材

美术课程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眼光。美术作业媒材选择,应注意媒材本身具有美感或媒材表现出来的美感。

1.媒材本身具有美感

在第二届宁波市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中,奉化毛老师上《小鸟的家》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这节课需要用到落叶做成大树。试教时树叶是临时捡的,差异非常大:有些破败、有些腐烂落叶无章法地贴在展板上,显得脏、乱,难以体会到美感。上展示课时,学生作业却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树叶先做成了标本,色彩上也进行筛选,树叶媒材本身就具备了强烈美感,学生作品很美。

2.媒材组合具有美感

大部分的媒材是普通的,但经过艺术组合,就能凸显美感。这就需要平时有选材意识,了解媒材相关性能并学习色彩、构图、肌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在2012年省优质课《光与影》一课中,媒材选择就可圈可点。学生使用的是彩色卡纸上画光影,黑白灰的单调在彩色卡纸的`衬托下焕发出特殊美感,普通媒材,巧妙组合选择,就能把学生作品衬托得更美。

(二)具有实践性,选方便易得的媒材

美术课具有实践性。课堂教学时间只有40分钟,实践操作时间应保证。媒材选择要考虑到操作简单、方便。材料过于复杂,学生使用起来费时费力,难以快乐作业。同时也要考虑到媒材取得容易实现,有利于人人参与。

1.使用简单

作业中的媒材,使用者是学生,选择媒材既要面向全体,又要考虑学生差异,因此应选起点低,又有上升空间的媒材。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中国戏剧人物》一课媒材选择很出彩。五年级的学生,国画媒材使用水平参差不齐。王老师用湿巾纸和签字软笔代替传统的宣纸和毛笔。媒材选择解决了毛笔上色时笔法多样、水分渗化以及勾画五官细节的难点,重点直指人物造型。学生在操作简单的媒材中快乐作业,体验成功。

2.取材方便

作业媒材选择不仅操作上要简单,同时取材也应方便。美术教师应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本地的材料资源,选择有效学具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民间玩具》阳光送课活动中,笔者利用农村学校秋收过后的优势,和学生一起在课外收集稻草进行创作。课中学生兴趣浓郁,造型活动其乐融融。

查字典范文网(FANWEN.unjs.COM)

(三)追求人文性,选人文个性的媒材

人文性更多是美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媒材中也蕴含人文性,选择中应适当考虑人文因素,同时也应尊重媒材选择者的个性。

1.选材考虑人文性

美术媒材也有人文性差异,在类似媒材选择中应考虑人文因素。如在第八册《十二生肖》一课中,媒材选择可以是:常规红纸做单色剪纸;宣纸、水彩颜料做染色剪纸;选小织布、棉线做生肖荷包;选卵石、水粉做生肖摆件等。考虑人文因素,就会更倾向于剪纸和布艺,这些媒材在民间艺术中很常见,且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2.选材应尊重个性

人文性就是对人思想、个性各个方面的关照。追求人文性就应尊重选材者的个性。在二年级《春天的花儿》一课中,学生明确本节美术课是做花送亲人。笔者在课堂检查媒材时发现有一个孩子选了白色皱纸。诧异之余,笔者和孩子展开一段对话:为什么选白色的皱纸呢?我觉得白色好。为什么好呢?你知道我们这里白色纸花的含义吗?知道的,是送给死人的。那作为三八节的礼物合适吗?我要送给我的外婆。她对我最好,可是她已经死了。媒材选择关照全体的同时,不能压抑个性,更不能忽视个性。给个性展现的机会,孩子们才能更投入地进行创作。

(四)强调愉悦性,选新颖有趣的媒材

美术课程是一门经验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作业媒材选择新奇有趣,就直接能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好奇中学习,在新鲜中表现。

1.考虑创意

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中,《纸雕塑》一课媒材选择非常有创意,独辟蹊径选择了锡箔纸。课前锡箔纸一出现,学生就对这个陌生人产生了浓厚兴趣。当老师把锡箔纸做的纸雕塑展示在大家眼前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作业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2.融入趣味

选择媒材除了考虑创意,还应考虑融入趣味性。比如在二年级《动物造型饼干》一课中,橡皮泥媒材是首选。但笔者考虑到趣味性,选择了面粉代替橡皮泥。开始学生不以为然,但当笔者把烘烤出来的饼干和大家共享时,学生毫无疑问选择了面粉媒材。

三、媒材选择需关注选择过程评价

美术作业评价不能忽视媒材选择过程评价。在实践过程中,结合本校闪亮星评价系统特点,笔者采用积分评价方式,积分评价中列入媒材选择评价栏,对媒材选择整个过程进行量化评价。笔者一般是用正字作为量化工具,具体如下。

(一)认识媒材的课型:评价完整性

认识媒材的课型,媒材选择是通知+接收方式,学生选择参与度低。由此关于媒材选择的评价内容更多关注媒材携带完整程度的评价。一般是课前根据学生携带情况直接通过当面语言评价量化积分记入计分册。

(二)媒材创意的课型:评价契合度

媒材创意的课型,媒材选择采用统一+个性的方式。学生选择空间放大,媒材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由此,教师评价主要针对统一规定外的个性化媒材。媒材选择是否合理,有些课直接能看出来,比如《画画叶子》;而有些课则需要在使用中才能评价是否契合主题,比如《巧用碎纸片》。此类课型,课中通过语言评价,课后采用印章量化积分评价(灯泡代表创意,画笔代表造型能力,剪刀代表媒材选用能力)。

(三)主题发散的课型:评价表现性

主题发散的课型,媒材选择采用自由+建议的方式。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只提建议,最后决定权还在学生。这类课媒材选择往往较发散,选材意图也较多样且不明显,需要查看学生选择意图同时结合作品表现进行评价。此类课型,一般用小贴士在课后进行评价,最终量化入册。

综上所述,厘清互动关系、遵循课程性质、跟进过程评价的智慧选材,能让学生快乐创作。在快乐造型活动中,学生才敢于创新与表现,并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简析美术“造型表现”领域作业媒材的选择】相关文章:

2014考研选择 简析考研期间要怎样选择学校05-01

《面材的立体造型》教学反思09-21

造型表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9-10

春晓的诗意简析02-09

简析求职礼仪01-01

简析谈话礼仪01-01

矛盾修辞简析10-18

简析啤酒鱼汤的做法01-15

儒家“德治”思想简析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