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溧阳市昆仑小学 高秀娣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64页的例1、例2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 使学生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国标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7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
解决问题的绩效课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 谭艳兵(小) 课题:解决问题(运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
-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教学反思
教学完一一列举的解题策略以后,感觉有许多问题值得我去思考,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思考“策略”曾经听过专家这样解释策略:“策略”指计策和谋略,是人们面对具体问题做出的基本判断。还有一位教材主编这样解读策略:“策略”比“方法”更上位,“方法”可以从外部输入,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传授给孩子,而“策...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伊川县吕店镇孙瑶小学 温瑞芳在讲《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一课时,经过反复的推敲,我用故事进行导入,从而引出“解决具体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从条件想起”、“从问题入手”,为新课教学做铺垫,进而揭题。在课前我让学生做了预习,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之后,逐一安排这些小组上台展示,并...
-
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2、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3、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运用分数乘法、除法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难点: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算一算,说一说...
-
苏教版小学数学《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教材第九册63-6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 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是三年级上册新增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利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也是第一次接触“策略”。为了让孩子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中发展合作交流能力,我跟我们级的老师进行多次探讨,在几次磨课...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教材简介 本单元教学用列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
-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尽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新的解题策略。同时,根据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书上片面强调列表法,本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这样一种解题策略,而对于列表这样一种方法,在某些题目的列举过程中如果运用会显得较繁,而运用其他的方法则能更迅速,更明...
-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教案分享
教材分析本课时学习的是用替换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例题是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发展解题策略。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教学的任务是把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习...
-
小学语文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89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
-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向”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第八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 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教学目标】⒈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⒉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
-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时间: 2009年08月12日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共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其中的第1课时。“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教...
-
求和问题的解决
(配合义务教材第七册使用)[问题情景]学校组织看电影了。数学老师让同学们留心观察影剧院的座位排数和每排座位数,并要求算出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第二天,同学们先把观察到的情况向老师汇报如下:这个影剧院第一排有22个座位,每排的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68个座位,共24排。老师听后,问:你...
-
关于数学解决问题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有效地解决问题,同时体会画图、列表等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觉“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进一...
-
小学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在本单元主要教学用画图等方法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教学内容编排成两段: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第91~93页教学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遇问题和其他稍复杂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条件,发现内在联系,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步骤...
-
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两个问题:其一,如何清晰地界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应该形成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其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
-
江苏省2008数学观摩课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徐志刚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1页例2以及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
-
小学四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过程一、 动画引入,感受“策略”1. 谈话:同...
-
求和问题的解决 论文
(配合义务教材第七册使用)[问题情景]学校组织看电影了。数学老师让同学们留心观察影剧院的座位排数和每排座位数,并要求算出影剧院共有多少个座位。第二天,同学们先把观察到的情况向老师汇报如下:这个影剧院第一排有22个座位,每排的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最后一排有68个座位,共24排。老师听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