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路径关系教案最新文章
  • 学习数学数量关系的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情感与态度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前准备】教学准备:情景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18÷3= 30÷6= 36...

  • 《最佳路径》教案

    《最佳路径》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多音字:吆喝(hè)、看(kān)管、调转(diào zhuǎn)。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讨论问题,围绕“迪斯尼乐园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它与法国南部...

  • 《最佳路径》教案

    6《最佳路径》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并积累"漫山遍野、微不足道、启发、优雅"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涵着巨大的价值。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给人自由与选择的机会,其中蕴涵着巨大的价值。教学课时:2课时教...

  • 最佳路径教案

    你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最佳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7.小练笔:请你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1.教师从《最佳路径》一课中得到启发,在课堂上也要做到“尊重、信任、给...

  • 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

  • 命题及其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内容和地位《命题及其关系》是人教A版数学选修2-1的第一章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四种命题真假性之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逻辑学的基础知识,数学学科包含了大量的命题,了解命题的基础知识,认识命题的相互...

  • 数学教案-加减法的关系

    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31页。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3.会填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教学准...

  • 数学教案-空间里的平行关系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在平行线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以学生对长方体的直观认识为基础,通过观察长方体的某些棱与面、面与面的不相交,进而把它们想象成空间里的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不相交,来建立空间里平行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二、重点、难点分析能认识空间里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既...

  •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升学水平测试题姓名: 总分:一、 填空(18分)1、一个由4个10、3个1、5个0.1和6个0.01组成,这个数是( )。不改变其大小,把它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五位数的小数是( )。2、3240千克 =( )...

  • 数学教案-数学

    数怎么不够用了年级:初一 执笔:徐城 审核: 授课时间:2004/9/16数学目标: 1、知道引进负数的目的和意义;2、掌握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3、熟练地将有理数按一定的要求分类。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计算:(注意观察图形所表达的含义)...

  • 教案:自定义动画-动作路径

    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第五册第2单元,本课知识点比较单一,就是设置自定义动画,但这恰恰是PowerPoint的精华。所以并未安排其他知识点,要求教师反复演示,学生反复操练,这样才能熟练掌握。 1、“学着做”部分:通过对任务的练习,学会利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设置动画。 2、“试一试”部分:拓...

  • 数学教案-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2、使学生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进而使学生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学习了加地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利用这一关系验算加法。4、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明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教学过程:准备训练。说出...

  • 中班全脑数学教案:相邻数的关系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相邻数的概念 2初步了解相邻数相差“1”的关系。 3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数卡、动物卡、磁性数卡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相邻概念 (1) 出示楼房图片,让幼儿想一想自己家的邻居是谁?楼上是几楼,楼下是几楼。 (2) 给小动物找相邻的朋友。 2认识相邻数相差“1”的关系 ...

  • 数学教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㈠知识教学点⒈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⒉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关系定理及其运用。㈡能力训练点⒈通过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直观演示,培养学生能从直观演示中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⒉在7.1节我们曾...

  • 数学教案-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1、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两圆的位置关系和两圆相交、相切的性质.它们是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圆的重要概念性知识,也是今后研究圆与圆问题的基础知识.难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与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的性质的运用.由于两圆位置关系有5种类型,特别是相离有外离和内含,相...

  • 数学教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授课时间: 2004.11.17早上第二节 授课班级:初三、1班 授课教师:教学内容: 7.7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2. 初步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及其灵活的应用。过程与方法目标:1....

  • 数学教案-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95—96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应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X。(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

  • 初中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2、在“演示——操作——验证——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平面...

  • 初中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以及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的方法,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2.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

  • 数学教案-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减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 .3.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和认真检验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利用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求未知数 .(要求说出关系...

  • 数学教案-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除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到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课前练习,引出课题.1.口算.250÷5= ...

  • 数学教案-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

    一-[第2课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些关系对乘法进行验算和求未知数x。2、 培养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进行判断、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3、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事物内部是有联...

  •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

  • 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