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仁与忍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产生儒家其他思想主张的基础.孔子仁学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就是道德自觉,一种自我规范.它实际上是孔子眼中的"人"的道德模式,是一种人格理想.由《论语》中所提及的仁人、君子结合孔子本人的思想行为追求,可见"仁"就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和行为的儒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仁被纳入了礼的约束...
-
试论孔子的仁与老子的不仁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而老子的"不仁"则一直没有定论,郭店战国<老子>竹简本的出土,使问题变得更复杂了.本文通过分析孔、老"仁"与"不仁"的观点的提出,阐释他们各自观点的哲学内涵,说明他们提出各自观点的背景,寻找他们观点的相辅相通之处,然后得出孔、老相通的结论.作 者:张冬青 作者单位:汕头大学...
-
孔子的仁:内涵、践行与目的
仁是内心的爱,发端于自然亲情,又指向他人.孔子论仁,特别重视践行,为仁需要环境的熏陶,需要意志的努力.孔子倡导仁,是要培养新型君子,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作 者:文定旭 Wen Dingxu 作者单位:沙洋师专,人文系,湖北,沙洋,448200刊 名: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
-
前孔子时代之“仁”观论文
内容提要:在前孔子之时代,“仁”字的使用已经比较普遍,周王室、鲁、晋、楚、吴、郑、齐等国精英阶层都非常重视“仁”,“讲仁”已经作为一种风尚深入到个人品质、战争、治国等众多领域,使得“仁”成为一个普遍的价值。不过,人们对“仁”的认识和看法不一,不同背景和思想的人对“仁”作出了多种解读,有的互相差别很大...
-
孔子的仁学法律思想新论
孔子"仁"学思想体系本身的内在规定性和宇宙扩张论的深入研究,是揭示孔子"仁"学的理论本质及其法律思想的主要研究方法.孔子的"仁"学宇宙观被《周易》"象思维"所贯穿,是孔孟之道的理论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法律观的主要理论.它使中国法律思想和现实制度沿着"应然之善"的伦理实体与"以礼代法"的德主刑辅发展...
-
孔子的仁-阅读札记
先知先觉者怎样向人们解释这个世界,影响着人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人们用怎样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影响着人们人性的倾向.孔子以促进"天下归仁"为己任,引导人们向"仁者"的做人标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是建立于上述意识基础之上的. 仁,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孔子思想的归宿.孔子讲:"吾道一以贯之."什么是"一...
-
孔子以孝释仁析
孔子论孝,既保留了孝的事养义和祭礼义,又创造性地把孝规定为亲子之爱.在此基础上,他把孝看作仁的本义、本始和原型,对仁作了多层面的解说.孔子以孝释仁的真实意图,是想溯回礼制社会上下尊卑秩序的价值根据和心理本原.孔子以孝释仁对整个仁学乃至儒学的意义,在于它集中展示了个体人格成仁化的路向和要旨,即注重向内...
-
孔子仁学的修己与安人
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人格构建和价值取向等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达到"仁"的途径,一是修己,二是安人.作 者:王秀丽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历史系99级研究生,山西,太原,030006刊 名:晋阳学刊 PKU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JINYANG年,卷(期)...
-
孔子仁学说的功利特色
本文首先从"大功利观"的角度肯定了道德论与功利论的同一性,指出迄今为止研究中国传统道德学说的论著,仍然有过分地强调两者的对立,而忽视甚至完全抹杀它们之间的同一性的倾向.同时以孔子"仁"论为例阐释了其道德学说的人本特色和功利特色,发掘其中功利论内涵与道德观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并尝试着为中国古代道德思...
-
《论语》选讲之三--孔子的仁
孔子的?仁?梁茂鲁《论语》中,当别人劝孔子在乱世中隐居时,孔子忍不住惆怅的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也就是说,孔子认为,天下如果有规则的话,自己倒不必参与这世间的变革,可以做个大富翁,可以做个公务员,可以做个教育者,而不必像现在这样,有时迷路,有时绝粮,有时被人围攻,有时被人嘲笑,凄凄惶惶地奔走于...
-
孔子仁学思想浅释
本文对孔子仁学思想的两大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孔学中的"仁"具有强调突出政治、注重主体修养、侧重抑制个体的特点.作 者:孟威 作者单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邯郸,056001刊 名: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NDAN VOC...
-
浅议孔子的仁学思想
春秋末年是中国历史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当时处在统治阶级最低层--士阶层的孔子,为挽救奴隶制的灭亡命运,缓和阶级矛盾,主张对周礼稍作"损益",提出了仁学思想,用人们容易接受的伦理道德标准去改革周礼.之后,特别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在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仁学思想便一直处于独尊地位...
-
读孔子仁爱感想
读孔子仁爱感想作者: 顾佳孔子之道,为仁的方法就是要克制自己头脑中不正确的思想意念,依靠自己内心自觉,重视自己内心修养,来达到仁这种最高的境界。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仁”的含义相当丰富,兼含礼、义、智、勇、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诸德,它们都只是“仁”这一最高道德的要素。什么是“仁...
-
剑桥大学博士讲孔子思想礼、孝、仁
剑桥大学博士讲孔子思想"礼"、"孝"、"仁"胡司德博士夹着一本破了皮的线装书走进教室,看上去很兴奋。今天,这位在剑桥大学教授中国古代史的比利时人不仅要将学生带入风起云涌、你争我夺的战国时代,还要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根基之一——孔子学说。评说了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的此消彼涨...
-
孔子仁学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基础的孔子的仁学思想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人文修养及和谐统一的价值观.作 者:夏显泽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马列部,云南,曲靖,655000刊 名:曲靖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QU...
-
探析孔子以仁为本的道德教育思想论文
关键词:孔子;仁;礼;道德教育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比较完整思想体系的人物,其倡导的“仁”的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所有的道德哲学家中,孔子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我们可以说孔子规定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可见,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
论朱熹的天理人欲观对孔子仁学的歧出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现了他的心性论.他的这种思想虽然渊源于先秦以"仁"为中心的儒学,但在根本义旨上有悖于儒家"仁者人也"的义理,否定了人的主体性,是对孔子"仁"学的一种歧出.作 者:郑少翀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刊 名:闽江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
-
孔子仁学及其道德教育原则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而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孔子仁学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实行"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礼";二是以"仁"为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为了促使被教育者在维护"周礼"时完全出于心理上的自觉.孔子仁学在道德教育上有三个具体原则:为人由己,推己及人,知、情、意相结合.作 者:孙爱...
-
浅谈孔子以仁为纲的伦理思想
孔子创立的"以仁为纲"的完整的伦理学说,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人伦结构以"正名"为基础,目的在于"复礼",其伦理思想的实质就是"仁"与"礼"的结合,"仁"是内容,"礼"是外壳.孔子明确提出了"汎爱众,而亲仁"、"博施济众"、"齐家、国治、天下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借鉴孔子仁学思想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成功办学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孔子与学生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跟他的仁学思想分不开的.孔子的仁学强调"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
-
论孔子仁的伦理与政治实践意义
孔子提倡"仁"是具有复兴周政治的非常鲜明的政治理想背景的."仁"主要是衡量人对于他人所负责任的一个伦理--政治的德行评价标准."仁"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发自人的内心,由亲亲(孝)的天性出发,经过同情心推及其他的人.它与基督教文化和大乘佛教文化提倡的(在神的面前)人人平等的无等差的"博爱"区别在于:一、...
-
从孔子的仁学看当今的明礼诚信
孔子的"仁"学和当今的"明礼诚信"有其相通之处.孔子重视社会的稳定和谐调,重视道德修养,重视交往中的诚信关系,他的"仁"学对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建构新型的人际关系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作 者:杨梦媛 作者单位: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编辑部,云南,昭通,657000刊 名...
-
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的启示
《论话》的编纂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细读《论语》,品味孔子仁学思想,仍有现代人应该汲取的大智慧.面对市场化、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大潮,现代人变得越来越功利化、实用化、物质化.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人修身养性、调节心理、塑造人格都有重要意义.作 者:张军强 ZHANG Jun-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