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教案最新文章
  • 一、力 弹力教案

    一、力 弹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叫力,什么叫形变,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探究外力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 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

  • 晒教案 给力教学

    晒教案 给力教学 学校要组织“晒教案”活动,走进会议室,桌子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各位老师的教案、读书笔记、和各类材料。我抱着学习的心态认真翻看一本本教案,拜读一篇篇读书笔记,观摩一份份撰写认真而详细的材料……驻足眼前这片静土,迷乱的心绪立刻乘着风的翅膀,游荡在这片学习的天地间……活动在我们的留恋中划上...

  • 常见的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2、能独立设计记录图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2、能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知识性目标:1、 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2、 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3、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 物理教案-力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具体问题中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索、质...

  • 论毅力 教案

    课时数:一课时左右教学目标: 1、 理解本文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在提出论点之后,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论述的。 2、 学习本文分析事理的方法。 教学流程: 1、学生朗诵、熟读、根据注解理解课文。 2、教师讲解课文,落实文言字词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 3、学生反复诵读,熟悉课文,加深理解。 4、文章论述方...

  • 物理浮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根据大纲要求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现确定第一教时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浮力(包括浮力的方向、施力物体、浮力的单位)。2、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浮力的大小因素。3.理解计算浮力的两种方法(即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技能目标: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初步掌握利用探索性实验研...

  •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教案

    《浮力》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 物理教案-浮力教案示例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五)[教学...

  • 物理教案:浮力说课教案

    《浮力》说课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物理教案-浮力说课教案。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

  •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

    (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三)教具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

  • 物理教案-弹 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课 时]1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二、新课...

  • 《力在哪里》教案

    力在哪里 一、让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刚才的录像片段告诉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力的存在。到底力在哪里呢?我们今天就来找找它。 请同学们看几张图片,你能在这些图中找到力的存在吗? 【学生说一说,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反馈时,要和力联系起来】 二、在刚才这些生活现象中,我们虽然看不到力,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感受到...

  • 物理浮力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理解物体浮沉条件2、知道密度计、气球、飞艇、潜水艇的浮沉原理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节教学内容安排以科学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亲历典型的科学研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问题——猜测——验证——结论{检验、应用、推理、解释}——创造——发现,使学生在科学学...

  •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力和运动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本章知识点作一梳理。主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老师只是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关键地方给以强调和点拨。〔复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3、...

  • 教案以外的努力

    9.15聊城市小学语文能手评选学习总结 2010年9月15日,我们一行七人来到聊城市听市能手的选拔课,一天下来,听了七节课,授课老师各有千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纵然这样,效果也是参差不起,针对授课现象,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不要被教案牵制 对于教材,每位拿课教师都会认真研究,反复考虑,教案成型...

  • 线条的魅力 教案

    这是上次参加县课堂评比的教案,最近事情太多,到今天才静下心来好好整理了下。 线条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发现自然、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条,通过仔细观察,认识不同的姿态的线条,并体会它的美感特征。 2、了解线条的各种形状及变化组合。 3、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

  • 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初 中 物 理 教 案 —谢金良课 题 怎样认识力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 《语言的魅力》教案

    《语言的魅力》教学实录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执行新课标,实施新课程,改变教师的角色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 初中物理什么是力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难...

  •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

    什么是力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二)教具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

  • 物理教案-弹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

  • 物理教案,怎样认识力

    怎样认识力教案,好学网为八年级学友整理 本课教学目的 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知道力可以引起物体的形变。 4、知道力的单位:牛(N)。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

  • 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的利与弊(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6节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是初中科学力学部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了,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对摩擦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材通过课...

  • 物理复习课教案 《力和运动》

    评论数/浏览数: 3 / 17 发表日期: 2011-01-07 12:11:27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作一梳理。 〔复习目标〕 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