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奇偶的教案最新文章
  • 数的奇偶性教案

    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 ,了解奇偶性的规律。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探...

  • 浅谈函数奇偶性的判别

    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尽管这一部分不算难点,但要真正掌握也不太客易.本文概括了判别函数奇偶性的几种方法,以便于准确,快速的解决相关命题.作 者:陈婷婷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法制与社会英文刊名:LEGN SYSTEM AND SOCIETY年,卷(期):2009...

  •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策略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应用广泛,是高考和数学竞赛命题的热点.如何判定函数的奇偶性,是学习函数奇偶性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现将函数奇偶性的判定策略归纳如下,以供读者学习参考.作 者:郑灿基 作者单位:广东潮南区砺青中学,广东汕头,515135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CHINA SCIEN...

  • 《数的奇偶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

  • 认识函数教案

    函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重难点) 2、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 3、理解函数值的概念,并会在简单情况下,根据函数的表示式求函数的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小明的哥哥是一名大学生,他利用暑假去一家公司打工,报酬按16元...

  • 解题方法(数字奇偶)

    奇、偶:题目中各个数都是奇数或偶数,或间隔全是奇数或偶数:1、全是奇数:例题:1 5 3 7 ()A .2 B.8 C.9 D.12解析:答案是C ,整个数列中全都是奇数,而答案中只有答案C是奇数2、全是偶数:例题:2 6 4 8 ()A. 1 B. 3 C. 5 D. 10解析...

  • 指数函数教案

    由于《指数函数图像和性质》这节课的特殊地位,在本节课的教法设计中,我力图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达到不仅使学生初步理解并能简单应用指数函数的知识,更期望能引领学生掌握研究初等函数图像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为今后研究其它的函数做好准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我根据自己对“诱思探究”教学模式和“情景...

  •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函数单调性的...

  • 反函数学教案的例子

    §2.4 反函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具装备幻灯片2张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A);第二张:...

  • 教案:5.1函数(1)

    课题:§5.1函数(1)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实例,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 2、通过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能说出一些函数的实例。 3、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概念。 2、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

  • 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 反函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具装备幻灯片2张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A);第二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

  • 正比例函数教案

    正比例函数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正比例函数图象特征。 2、知道正比例函数图象是直线,会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 数学思考 1、通过“燕鸥飞行路程问题”的探究和学习,体会函数模型的思想。 2、经历运用图...

  • 数学教案-函数

    函数(-)教学目的: 1.了解常量与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的常量与变量; 2.了解自变量与函数的意义,能列举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相互联系、绝对与相对、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爱党、...

  • 对数函数教案

    1、 掌握对数函数的定义和图象,理解并记忆对数函数的性质。 2、 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3、 培4、 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5、 难点:底数a对数函数的影响。首先复习对数的定义 师:上次讲细胞分裂问题时得到细胞个数y是分裂次数x的函数。今天我们来研究相反的问题,如果...

  • 使用Excel的函数教案

    如何使用Excel的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见的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学生能够根据所学函数知识判别计算得到的数据的正确性。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等)计算所给数据的和、平均值、最大...

  • 数学教案-一次函数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初步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内容分析 1、初中主要是通过几种简单的函数的初步介绍来学习函数的,前面三小节,先学习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法,这是为学习后面的几种具体的函数作准...

  •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复习》教案 仙源学校 付娟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能灵活运用抛物线的性质解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学生亲自经历巩固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

  • 学习对数函数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在指数函数及反函数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像,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初步应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2. 通过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想.3. 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 函数的概念数学教案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数学和其他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函数是近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函数的概念是运动变化和对立统一等观点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

  • 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 《一次函数》教案

    《一次函数》教案漳浦英才学校邱国安教学目标:⒈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⒉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⒊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系,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正比例...

  • 一次函数的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所给条件写出简单的一次函数表达式。 二、能力目标 1、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由已知信息写一次函数表达式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函数与变量之间的关系的联...

  • 18.2函数的图象 教案

    18.2函数的图象(2)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用描点法画 出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2.理解解析法和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的相互转换.[来源:学科网ZXXK] 过程性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用图象表示函数的过程; 2.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体会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