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作 者:老子 作者单位:刊 名:现代教育论丛英文刊名:THE MODERN EDUCATION JOURNAL年,卷(期):2007...
-
道德经名句
道德经名句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2、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4、民不畏威,则大威至。5、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6、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
-
读道德经有感
读道德经有感《道德经》其实是一个完整的哲学理论体系,是修道、修德、做学问、做领导的方法论,是启发我们看问题的思考方式。所以,道德经不会使人变得更聪明,但可以开发你的大智慧。佛家讲“聪明于尘境发,究竟愚痴;智慧自本心生,终归正觉”研究道德经其实并不难。只是研究《道德经》的人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学术研究常...
-
老子与《道德经》简说
老子,一韵之转即是李子.老的甲骨文就是一位拄杖老人,其责任是传承生命和文明.道是世界观、宇宙观,德是人生观.道、德合在一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体系.中国传统思维特点就在于"玄",是一种重全局、重变化的全息思维.作 者:李安纲 LI An-gang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学报编辑部,山西,运城,...
-
对道德经的感悟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故又成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
道德经名言名句
道德经名言名句 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
-
读《道德经》有感
《道德经》读后感(一)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全文后,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
-
老子 道德经 -老子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
-
《道德经》读书心得
《道德经》读书心得在杨勇老师的建议下,我认真地拜读了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道德经》只有区区的五千多字,却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顿开,意义深刻。《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
-
道德经名言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3、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4、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5、天网恢恢,疏而不失。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7、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
道德经名言警句
道德经名言警句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
-
道德经济论
道德经济是道德资源、道德效率、道德调节、道德成本、道德治理的运动过程.要向道德经济求学、求是、求效.作 者:王德仁 作者单位:南平市企业统战联谊会,福建,南平,353000刊 名: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
《道德经》道德论
老子的<道德经>是汉民族第一部研究伦理道德的专著,<道经>主要揭示天道自然观,<德经>则专指社会人生观.道与德合而观之,则如今天所说之世界观和人生观.作 者:李安纲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刊 名: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作文
上学期,我们接触到了国学这一门课程。每个年级的国学课本不同,我们五年级,学的是老子的《道德经》。一开始,我一点儿也不理解,老子讲的道家学。老子说,道非常模糊,它看不着也摸不着,它令人捉摸不清,但它却是推动世间万物进化的力量。我就不明白了,按老子所说,那这个道就是无形的喽,既摸不着也看不着。如果是无形...
-
感悟道德经 -资料
道①可道,非常②道,感悟道德经。名③可名,非常名。无④,名天地之始。有⑤,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⑦。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⑦,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①“道”:“道是”老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指导思想,“道”是在宇宙中存在的、可以控制一切的无形的力量。从小的方面来说,如...
-
读道德经感悟人生
从道德经中我们可以感悟人生的哲理,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人生感悟,仅供大家阅读参考!读道德经感悟人生一《道德经》通篇潜藏的一个主题意识是,反对技巧,反对知识、反对乱为,主张静待事务自身的发展,自然成。道家强调乱用知识、乱用技巧、乱用智力,是很危险的事情。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
-
读《道德经》有感2500字
读《道德经》有感2500字尚孚律师事务所 王长清律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百家学说中我最推崇法家、道家。老子无疑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智慧,其一部《道德经》囊括天、地、人,一切起源于无、最终又消失于无,‘无’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有无乃相生,故有之以为利,...
-
读道德经有感600
读道德经有感大漠萧,函谷远,青牛西驾,紫气东来。——题记读罢《易经》,深思八卦万象之变;掩卷《论语》,犹记箴言长短;惟之于《老子》,虽意犹未尽而心潮平宁。或曰:“致虚极,守静笃也。”《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
-
《道德经》学习心得
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想境界,它表明了对整个物质世界的看法,即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并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准则,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可以想象,当这套思想为整个人类所理解和接收后,人类将有着怎样长且久的发展,社会将是怎样的一幅和谐局面。道最令人深思的一个思想便是清静无...
-
道德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进一步地熟读《道德经》第三章,背诵《道德经》第三章3、在熟读的基础上借助翻译简单了解内容4、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第三章,能在了解第三章的内容的基础上流利地背诵第三章【教学课时】一课...
-
《道德经》中的环境保护
两千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告别尘世喧嚣,骑青牛、出函谷,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道德经》. 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一章)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环境教育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EDUCATION年,卷(期):2007""(...
-
老子《道德经》的为官之德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所著<道德经>一书,凡五千言,文约义丰,除包含了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无为而治"的政治观之外,还涉及到伦理、军事等许多领域,亦不乏精辟之言.书中提出为官者应当具有"上善若水"、"少私寡欲"、"上德若谷"之品德,这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作 者:王敏 庞世伟 作者单...
-
帛书老子《道德经》甲本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
学习老子《道德经》有感。。。。。。
看到很多关于老子的道德经注释,本人感觉有好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也有很多陷入个人知识化或字面化注解,而非基于对道本质的理解,本人基于个人基督信仰观点(仅限于本人个人信仰观点而已,并不代表所有),陆续写点自己的注解或解释。由于本人各方面更为有限,所以下面写的文字只是个人心得而已,相当于学习笔记或者读后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