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时间:2021-07-05 16:46:0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家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1.由于这节课综合运用能力较强,任务量大,而我更希望整个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所以我将本课分成2课时。本课上完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目标。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上完这节课后,我有以下感受:

作品的展示形式要多样性,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指导性,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加强小组协作,团队精神是21世纪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只有各小组成员分工合理、团结合作、相互协作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繁复的活动任务。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2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欣赏这课之前,首先轻声播放《我爱我的家乡》并和学生互动,问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音乐和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含蓄,深情,真挚”的情感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欣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天生活泼,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不可能整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根据学生以上这些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他们把听到的音乐和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3

  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少儿文章,很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在课文开始之前,我问学生: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呢?学生显得特别高兴,纷纷举手表示,之后引入课文,在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先听我示范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标上小节号,划出课后的生字词,再想一想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

  他们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在汇报时,我根据提问的顺序,让学生一一讲述,先抽出课后的生字,让学生讲读,并让几位同学按照课文的自然段来朗读以抽查预习情况,在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解决最后两个问题,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当中讲述了几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随机朗读,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去领悟这些语句,因为文章本身很美,所以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也能很快陶醉其中,这节课上最大的亮点便是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模仿的特别好。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看中国地图,识别方向、图例、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家乡虎林各方面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解家乡的有关信息,激发学生想了解家乡的兴趣,进而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教具:

  中国政区图、黑龙江地图、虎林地图。

  一、导入新课(1分)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让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探究性学习)(12分)

  1.多媒体:出示中国行政区图、黑龙江省地图、虎林地图。

  生:想我们黑龙江省在地图的位置,黑龙江省的省会在哪?我们家乡的虎林具体在什么位置?

  2.看书,认识图例、比例尺,会计算哈尔滨到首都的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地图找家乡(探究式学习)。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家乡的有关信息,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家乡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家乡,画家乡(自主学习)(15分)

  1.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根据课前调查)。

  2.课件展示:虎林概况。

  3.出示课件:虎林轮廓图。

  (1)学生按课件的轮廓画家乡虎林图。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展示作品。

  (4)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了解家乡,画家乡(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性学习,把课前学生调查收集家乡的相关信息与课内虎林概况的课件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拓展,找朋友的家乡。(7分)

  1.出示课件:不同的5个省、自治区轮廓图。

  2.小组讨论: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轮廓,在教材第3页中国政区图中找出省或自治区

  的位置;

  (2)分别标出它们的位置和名称。

  (设计意图:此环节拓展知识,找朋友的家乡(合作性学习)。通过合作性学习,拓展教材,丰富学习知识,使学生不但能找到自己的家乡,还能找到朋友的家乡,进一步了解其他省市的位置和名称,使学生产生想到朋友的家乡去看一看的愿望,搭建朋友间的桥梁,增进了友谊。)

三、总结:师生共同总结。(4分)

  歌曲欣赏:《乌苏里船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欣赏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使学生在寻找家乡、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赞美家乡虎林——这颗祖国东北边陲璀璨的明珠,使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布置作业。(1分)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寻找

  了解家乡虎林

  赞美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虎林市第一小学 王珀

  虽然本节课在虎林市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荣获第一名,但是为了今后在教学上能迈向新的台阶,我在上完《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后,静下心来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成功之处:

  1.我课前有目的安排学生读书学习和调查活动,为课内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学生把自己调查结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家乡的人文与地理,经济与社会的美好景观,进而增强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体验。

  2.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快捷、形象、有序地组织起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

  3.我所设计的画家乡虎林轮廓图和拓展延伸活动找朋友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给本课增添了亮点,学生很有创意,不但形象地画出家乡虎林的轮廓图,而且还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说出为什么涂上这些颜色,学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金黄色是代表我们家乡虎林位于祖国的最东部,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是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的说是丰收、是收获,绿色代表家乡虎林的自然景观,山绿、水绿、食品绿、是绿色的虎林,学生不仅把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描绘在画中,而且还能把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唤起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的不够。我备课时侧重于备教材,忽略了备学生,在让学生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有多少这一环节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说出对家乡的了解就更好了。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应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

  2.教学过程后半部分时间有些紧。课前设计帮朋友找家乡的拓展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虎林,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乡,如果在此环节再加上做小导游活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虎林,这样不但使教学拓展了,而

  且得到了延伸,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真正有成效,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5

  教材分析:

  了解和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

  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五、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当堂测试

  1.家乡的面积有 家乡的人口有

  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家乡的简称或别称是

  2.家乡周边相邻的省有

  课堂素材:

  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在哪里》PPT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家乡的位置 家乡的风景 家乡的人

 教学反思:

  在课后,全班同学共同合作把班上的好人好事编成場报,表扬为集体做事的同学。同时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们,成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6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中的一个主题。

  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团结合作、自主探究和师生互动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为了上好这节课,教师在掌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不难看出,教师授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意识到如何认识身边的事物,使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合作。自主学习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所亲身经历和感受到的东西,这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真正的需要。

  设计之初,想借此节课来加深孩子们对家乡的认识。但他们毕竟都还是小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可能很多都停留在一些表面的认识上,而家乡深厚的文华底蕴,该怎么让孩子们感知到呢?无疑,活动是最佳的方式。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是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串联起来的。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说一说,写一写,做一做。从介绍自己的家乡到写名信卡,到制作家乡手册,以及之后成果展示,都是以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方式进行的。当然,要上好这节课,可以说功在课外,因为对于家乡的任何一个信息的介绍,是建立在孩子们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其说,这节课表面上看是四十分钟,实际上从孩子们搜集资料到整理资料,花费的时间足足有一周。这样充足准备的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展示课。

  其中体现得比较成功的有以下两点:

  1、找准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设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加深了解并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及各种土特产。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中教者能根据教学实际,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营造一种思乡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是写名信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例子、学生熟知的家乡环境,再到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点,最后到动手制作,显得水到渠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然后是制作家乡手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一起制作家乡手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最后是成果展示,总结环节对课堂教学进行情感升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教育学生立志为家乡做贡献。

  2、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学中“写名信卡、制作家乡手册”这些活动,教者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动手设计,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这是个兴奋点。

  首先,教者选择以“ 写名信卡”的内容安排作为范例,指导学生选择具体内容的要求:

  (1)能否突出“中国灯饰之都”的风采 ?

  (2)怎样体现环境优美,是中外商投资和发展经济贸易合作的理想宝地?

  为下面的“学生评价”提供了内容与标准。为了达到要求,教者把学生带到了古镇灯饰博物馆参观了,让学生对古镇最大的亮点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设计起来不至于模糊。

  然后,增强学生小组合作、团结协作的意识,让他们从中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收获与快乐。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给出“搜集家乡行资料”表,让各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再通过合作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科学合理。同样,在“制作家乡手册”活动中,教者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巡视过程中给学生以信心,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给他们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节课之后,孩子们对于家乡不仅多了一份了解,也多了一份热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真情实感、用心体会”感觉体现得还不是很明显,有点表面化,因此还有些缺乏说服力,这样感觉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将知识点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是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7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说实话开始我没有什么把握,尤其是面对外校学生就显得有些紧张。在设计教学时,我反复琢磨究竟是用一课时完成还是两课时,最后我还是决定用两课时完成,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感受歌曲的情绪、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所以第一课时我安排让学生们先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这首歌曲,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再让他们初步学会两个藏族的基本舞步——退踏步,这样就为学生在第二课时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动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曾说过“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这句话在这堂课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正式上课了,我首先让学生唱了自己喜欢的歌曲,因为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这样就使学生们对我的音乐课有了兴趣。我形象的导入,一下子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跟着我的思路,孩子们的兴趣、情绪一下子就得到了释放。

  歌曲学得又快又好,这就为我们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也积极的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来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最后藏族舞基本舞步的学习也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刚刚接触藏族舞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情绪高涨,显得课堂秩序有些乱。由于时间的关系,两个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有的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指导,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不太成功的地方。

  下课了,学生们都围着我让我给他们签名,问我是不是真的还会给他们上课,我感觉和学生真的成为朋友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我上的还是成功的。在课堂中我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美”的感染,情感的交流,所以学生们的表现很不错。新的教育理念指出:“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新课标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让音乐课更具魅力,感染学生!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8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9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热爱家乡教育的第一篇,根据教材三课的顺序编排,分别要求学生从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我的家乡在哪里)、自然人文环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家乡的文化(浓浓家乡情)三方面来了解家乡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的第一课时中,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势必要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地理知识(如我国的行政区划、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及鄂尔多斯的地理位置等);还要适当的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升华这一感情的环节。反思本课,从优缺点两方面来说:

  1.优点:因为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在新学期寄语、一分钟安全提示方面做得很好,很好的沟通了感情,学生对于老师寄语的希望很认同,也很受鼓励;在歌曲《我的家乡内蒙古》的歌声导入中,学生基本能绘声绘色的描歌曲中家乡的优美风景及演唱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出示的祖国版图中,学生能踊跃的说出第一眼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祖国的形状、祖国行政区版图的印象。从这几点而言学生体会到了一些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2.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部分的时间用到了“看地图找家乡”这一块,之后本想以画家乡的轮廓及景色为结尾来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这一环节却没时间做。分析原因,第一,我想是因为想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的地理知识,没有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第二,我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查找和学习一些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题单,这样,课上就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也节省了学生书写这些内容的时间。

  品德与社会是门开放的学科,有各种知识的融合,但思想品德的教育仍然是每一节课的重点,这一点是我的困惑,更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以"家乡"为例,给我们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组织这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家乡"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遵循了客观实际,因为在六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本地人。但也有小部分来自外乡,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是尊重了他们的家乡意识。让他们把家乡当作自己第二个家是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全班同学团结一致,一心爱家乡,为整节课奠定感情基础,便于开展教学。

  2、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吉林的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地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吉林在哪里,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吉林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3、在找完吉林并说清它的地理位置后,学生个体就获得了经验,能够根据比较正确的方法在吉林地图上找到吉林市,并表述吉林市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活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家乡在哪里,也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

  4、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吉林省地区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县、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吉林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吉林人我骄傲。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下课《我来做个小导游》做准备的,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后,就要学会以一个小主人的身份来介绍吉林。]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爱乡"教育的首篇,它的定位应该是"常熟到底在哪里",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接下来的《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的家乡人》,爱乡的情感并非在这节课中就要燃尽,而是慢慢渗透在这单元中的教学中。而这课的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在强调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确地把握其中各门学科的知识要点,发展能力。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的教学反思10-10

画家乡教学反思01-11

画家乡 教学反思01-11

《家乡的美景》的教学反思09-22

《夸家乡》的教学反思01-01

《夸夸家乡》教学反思04-16

《家乡的变化》教学反思11-18

画家乡教学反思01-01

《导游家乡》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