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下

时间:2021-12-16 15:32:08 教案 我要投稿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下)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主要写法:   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   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   1.读诗时要"想诗"。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2.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 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二、怎样鉴赏诗歌   (一)知人论世,了解诗人所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地位和创作风格,更好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诗序和诗歌后注释)   如李纲《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赞颂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 “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   作者李纲是跨越两宋的抗战派领袖,为相时颇有政绩。因为被投降派所排斥,屡次被谪。《病牛》便是他罢相后在鄂州所作诗歌。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风格补充】   1.三曹——苍凉雄健。   2. 陶渊明——田园诗之大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表现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反抗精神。讴歌田园风光,把美丽朴素的田园风光与黑暗污浊的仕途生活加以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佳途的虚伪。亲自参加生产劳动,接近劳动人民,歌颂劳动。在《咏荆何》、《读山海经》中,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战斗精神的颂扬,反映了诗人自己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表现了他“金刚怒目式”的一面。说明他没有忘怀现实,也没有放弃他的伟大理想。   3.陈子昂——其诗开一代诗风,其中《登幽州台》最为出名,抒写不遇之悲怆,蕴含自信自负,情怀壮伟,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之伟大孤独。   4.张若需——《春江花月夜》,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   5. 王昌龄——诗歌具深厚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诗风雄健浑厚。   6.高适、岑参——诗风雄浑奇拔。岑参写边塞风物雄奇瑰丽,写人物豪情奔放。   7.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表现山水田园之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平和心境。王维诗风的恬淡生动,其山水诗既有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清逸雅致的山水画面。更多见的是融诗情画于一体而清逸雅致、表现物即我、我即物的庄禅境界的山水诗。孟浩然诗风的语淡味重、恬静浑健。   8. 李白——飘逸洒脱,豪迈奔放,其诗抨击时政,愤世嫉俗,表达怀才不遇、希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诗歌具浪漫主义色彩,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想象瑰丽而变幻莫测;乐府和歌行写得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其山水诗的显著特征是自然山水景物的个性化。有时充满逍遥游的精神和超尘出世的幻想,有些山水诗,带有浓厚的游仙色彩,自然山水不只是他寄托精神,消融苦闷的处所,更重要的是他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天地。   9. 杜甫——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诗运用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以诗写历史,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诗人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被后代称作“诗史”。   10.李贺——灵心善感,诗风的忧郁激愤。诗歌充满青春乐趣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意象色彩斑斓且组合密集。   11. 白居易——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抨击黑暗,针砭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诗风平白清新。   12.杜牧——咏史诗的大手笔,历史与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诗风含蓄绰约。   13.李商隐——诗风清丽俊逸,开拓朦胧、幽约之美丽、令人回味无穷的境界。   14.贾岛—— 其诗以清奇幽峭见称,诗风萧瑟悲愁。   15.张九龄——委婉蕴藉。   16.韦应物——清新典雅。   17.韩愈——诗风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18.元稹——诗风艳丽浅近。   19.刘禹锡——诗风的清峻明朗。   20.李煜——词风伤感细腻。   21.欧阳修——词风清丽明媚。   22.范仲淹——词风苍凉悲壮。   23.苏轼——旷达豪迈,开拓豪放派词风。   24.柳永词风——缠绵悱恻,开拓婉约派词风。   25.黄庭坚——词风自然流畅。   26.秦观——词风情真意切。   27.李清照——词风婉约凄切,表现闲适与愁苦。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8.杨万里——词风新鲜活泼。   29.陆游——诗风雄浑奔放、明朗流畅。一生“位卑未敢忘国忧”。也有爱情诗和悼亡诗传世。   30.辛弃疾——词风气势雄壮。一生力主抗金,成为作品主旋律。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   31.姜夔——词风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二)把握诗歌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1.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   思路: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表达主旨。   ①借古讽今——劝谕统治者借鉴历史,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抨击时弊。   ②怀古伤今——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悲叹昔盛今衰,或物是人非。感慨岁月瞬息变幻,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忧患意识。   ③借古抒怀——寄托对人生的深沉感慨。时光不再,英雄易逝,以古人自况,抒发豪情壮志,或自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功业未就鬓发已白。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   (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   2.咏物诗——托物言志,咏物 “不即不离”,状物“似与不似”——由形写神,物我一境——所写似物非物,意在写人——写时曲尽“物”之妙处而寄情其中。   思路:物——情物——理。   ——要抓住诗歌中所表现的“物”的主要特征(某一与诗人情感相吻合的特征)——揣摩诗中的比喻意和象征意。   ①托物言志——表达诗人志向情感 。   ②借物喻人——赞美或批判社会上某类人。   ③借物喻理——.劝世道德箴言   (物之特征具多面性,诗人写时“只取一瓢饮”;诗人性格、经历各异,故同咏一物,诗歌主题可能有差异。但因文化积淀,不同诗人对同一“物”的吟咏,所抒之情感也可能相同,注意诗歌具体的意境)   如王勃《咏风》“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借“风”而起兴,结句表达自己要成就一番事业要在诗坛上引领风骚的志向。   【物象象征意义举例】   松——傲霜斗雪,刚毅坚强,不畏艰难,高洁,正直、坚贞,不谄媚权贵。具有高风亮节。   梅——坚强,,高洁、超逸、傲岸,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也有以梅自喻,写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陆游《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或表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虚心劲节,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刚直不阿、宁折不弯、孤高刚劲。   菊——卓尔不群,坚强、、坚贞、高洁、宁死不变节(如宋人郑思肖《寒菊》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或隐者形象。   兰花———朴实与纯真,不事雕琢,有卓尔不群、宁静之美。具有美女似的纯洁,君子似的风范,勇士似的气概。也喻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谊。   但陈子昂《感遇》(其二)咏兰:“兰若生春夏,苹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凤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首联

【高考语文专题突破教案:古代诗词鉴赏下】相关文章: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7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6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5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4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3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207-23

09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107-23

201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307-23

2010届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