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时间:2023-08-03 08:45:36 进利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感情和意义,决不仅仅是一种数学关系。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使节奏活在身体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

  一、倾听生活中的声音,感知节奏。

  音乐是一门 听觉 艺术 ,音乐节奏感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首先应让学生掌握用听的方法来探索节奏的本领。大自然中有很多丰富奥妙的声音,如火车长鸣,百鸟欢唱,狂风吼叫,雷雨交加……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让学生仔细聆听,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再如:张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快乐的一天》一课中,她将一位一年级小学生从清晨闹钟闹醒-听着鸟儿叫上学-认真上课-晚上安静睡五个场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主题,在不同场景中都设计一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运用不同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激趣,效果又明显。而在张珂琦老师设计的另一节一年级《有趣的节奏》一课中,她首先播放了一段音乐,请学生们认真倾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的叫-认真声,如:小鸟叫、青蛙叫、小羊叫、 母鸡 叫、小狗叫、 知了 叫……对于孩子们来说,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于是张老师引导他们模仿并 体会 每种动物的叫声,感知其节奏,同时采取了小组进行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们体验。渐渐地,他们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张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他们的 学习兴趣 更浓了,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 实践 证明,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肢体 语言 ,体验节奏。

  肢体语言就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的一种方式。依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如能将其恰当地运用到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借助它们让学生表现和体验节奏,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柯达伊 的教学法中正是采用变化多样的肢体语言在音乐声中引导学生做各种不同的游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提高学生音乐感悟力、音乐表现力。

  (一) 声势

  "声势"是用最简单身体动作的声音进行的节奏组合活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动作节奏训练活动之一。最基本的动作是:跺脚、拍腿、拍手和捻指。"声势"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对不同音色的感受,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和节奏的句式感。如:我在执教研讨课《奇妙的音乐》一课中,就充分利用声势来引导学生辨别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我们知道,辨别拍号的关键是对音的强弱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听辨出强拍与弱拍。一年级学生主要学会辨别2/4拍、3/4拍。课中,我没有对学生进行枯燥的基本拍号乐理知识的灌输,而是引导孩子们听到强拍双手击掌,弱拍时轻轻拍击左手掌;遇到弱拍休止时,则可以采用摊掌或握拳来表示。当学生掌握基本的节奏强弱规律后,我先组合节奏句式让学生拍奏出来,然后学生分小组组合后再练习拍击。等到学生熟练掌握后,我出示 《两只老虎》 的歌曲用 柯达伊教学法 来引导学生边 视唱 边做 柯达伊手势 ,以此来加强学生节奏感和 音准 的练习。当遇到 休止符 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的动作来区分,有的学生握拳,有时学生摊掌,还有的学生双手在胸前搭成小屋状。

  这种用相应的声势动作来表示节奏中的不同时值的反复练习,会逐渐使节奏符号、声势与相应时值之间建立稳定的认知联系、形成记忆。有助于帮助学生体验音的长短、建立节奏感觉、掌握节奏准确。以上的两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逐渐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听辨音乐拍号和体验音的长短的固定使用法。

  (二) 律动

  律动是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它对学生节奏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在音乐课堂中创设条件,让学生能运用各种身体动作来体会音乐,增强其节奏感。在一、二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有意识的让学生体会音乐延续、终止及快慢强弱,然后给学生欣赏一些节奏感较强的乐曲,启发、引导他们根据音乐设计动作。学生们根据节奏发挥想象:听到进行曲节奏的音乐模仿军人走正步,听到轻柔的乐曲就学小鸟飞等等。在 节奏音乐 活动中,孩子善于用肢体语言来体验节奏,我就让他们来个"全身"总动员:头、肩、腰、口、手、脚都活动起来。这样的节奏练习,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中,他们经过本身肢体动作的表演,不但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并且表现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培养。

  当然,肢体语言还包括指挥、舞蹈、表演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合理、恰当的将其运用到我们的教学课堂之中,必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扎实、有效。

  三、运用打击乐器,强化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它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尤其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打击乐器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一年级,我们根据每节课教学设计内容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去认识一到两种打击乐器,并了解乐器的节奏特点,学习演奏方法,指导学生用它来进行节奏训练。二年级,当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打击乐器时,我们便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常见的、能发出声音的、与自己熟悉的乐器音色、音质相同的物品来自制乐器。矿泉水瓶或易拉罐装小石子或豆子替代 沙锤 ;一串金属 小调 羹用丝线串在一起替代 串铃 ;用饼干盒替代 小鼓 ;金属调羹敲击瓷碗充当"碰铃"……形状各异地打击乐器在这些废旧物品中 应用 而生。课堂中,孩子们拿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随着悦耳的伴奏声,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编配出打击乐伴奏曲。体验成功后,学生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奇妙的音色与节奏之中,并大胆主动参与演奏活动之中。这种民主、开放式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节奏感,更激发了学生创造欲望与积极性,为孩子们打开了另一片音乐新天地。

  实践证明,这些在课题研究中 总结 出来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节奏感,学生们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与体验。尝到课研的艰辛与甜蜜后,让我更加坚信,只要我们遵循艺术教学规律、吃透新课标理念,扎实有效的开展音乐课堂教学与研究,必定会大力推进我们音乐教学改革,提高我们的教学实效,从而培养一批真正会听、会唱、会体验音乐的学生,更会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怎样培养音乐节奏感?!

  一、培养音乐节奏感要激发孩子对音乐节奏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某一项活动毫无兴趣可言,那么孩子很难掌握这方面的能力。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必须抓住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倾向。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所以,把节奏感融入到游戏当中用游戏化的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其效果是不言而喻。还可以寻找日常生活中的节奏,以激发孩子对节奏的兴趣。节奏的概念比较抽象,孩子难于理解,但孩子对节奏却是敏感的,节奏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因而要让孩子理解节奏,对节奏感兴趣,必须从现实生活入手,挖掘节奏,寻找节奏。如:孩子喜欢的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交通工具的声音等。这些声音都是非常形象的节奏,孩子能轻松地找到这些声音,在兴趣的前提下模仿这些节奏,并用语言、动作、借助乐器等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孩子本身对"节奏"并不理解,但是他们已能在模仿中感受并理解节奏,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进一步培养节奏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培养节奏感要重视听力节奏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各种音乐活动都离不开听觉,因此,音乐听觉能力是形成各种音乐能力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许多音乐能力都是来自听觉的,如音乐感受能力、音乐记忆能力、音乐领悟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唱歌能力、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以及节奏感等都与听觉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要学会用听的方法探索节奏的能力,孩子有了这种能力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中到处都充满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等。让孩子仔细聆听这些声音不仅能给孩子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倾听,然后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代替,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亲自感受各种各样的节奏,慢慢地孩子就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又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中体验了快乐,从而对节奏有更细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重视语言节奏训练

  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语言本身含有丰富、生动、微妙的节奏。孩子生活在语言环境当中,从语言节奏出发来掌握音乐节奏是比较容易的。节奏大多是从人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音乐的节奏与语言的节奏有密切联系,为了表现节奏,可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朗读,讲一些词、短语、简单句,并拍出节奏。即兴说一句有节奏的话,这样孩子们都想说出最漂亮的词句,拍出最好的节奏,既进行了节奏练习,也培养孩子们的词语创作能力,同时也体验了节奏感。

  四、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要重视动作节奏训练

  培养音乐节奏感要通过形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动作在孩子感受音乐节奏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音乐主要靠声音的高低、快慢、强弱等表现手段来表达。但要让孩子感受这些表现手段所表达的内容,单靠听觉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在培养孩子节奏感时,需要有动作的参与。让孩子观察人体本身的许多动作中包含着强烈的节奏,感受形体动作能表现节奏;也可选择切合孩子日常生活的内容,配上简单优美的音乐表现节奏;还可以让孩子听音乐模仿喜爱动物的动作表现节。

  在有声有色的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我班幼儿经过两年的节奏感培养,不仅能欣赏各种旋律的乐曲,而且他们对于音乐节奏的反应也比较敏锐,特别是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最突出。那么我们是如何开展活动,培养幼儿节奏感的呢?

  首先,我从教育的需要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多样性和适用性,以此激发幼儿参加节奏活动的内在动力。

  幼儿年龄小,处于具体形象性思维阶段,他们认知范围和生活经验有限,同时兴趣又与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教材必须十分有趣,才能吸引幼儿,如为使幼儿掌握节奏的强弱,我选择了节奏活动《大鞋和小鞋》,在有趣的踢踏声中,幼儿很快就感受到了大鞋、小鞋强弱的声音特点。在乐器的选择上我注重音色的形象性,帮助幼儿正确地选择符合拍子节奏的乐器,如《郊游》,我既让幼儿唱出活泼、轻松、亲切抒情的歌词,又让他们根据歌词旋律特点选择相应的乐器演奏。先熟悉旋律因而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现在我常常采用分组教学和集体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这比较适合幼儿对乐曲的掌握。

  其次,抓好幼儿打击乐常规,为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打好基础。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出两的音乐效果。因此,幼儿是否有相互配合的意识格外重要。但幼儿的年龄小,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烈,怎样才能让他们知道互相配合的重要性呢?我特意把幼儿的不整齐的声音录下来,放给他们听,孩子们都觉得难听,最后,幼儿终于知道了这其中的原因。原来大家都只注意敲打自己的节奏而忘了倾听音乐,缺少了相互的配合,为此,大家制订了几条打击乐的常规:

  1. 取放乐器听信号;

  2. 乐器不用放腿上,眼不看;

  3. 准备结束时看指挥手势;

  4. 演奏时眼看指挥,耳听音乐。现在,如果你来听我班幼儿的演奏,你会被那美妙、和谐的乐声所感染,他们都从打击乐活动中深深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

  再次,积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第一,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每天“小舞台”前总会围着一群幼儿,他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又唱又跳,又敲打,互相欣赏各自创编的节奏,虽然不像我们成人表现的那样合理完美,但无不透露出那份童稚、单纯;第二,发挥幼儿无穷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卡拉OK”活动,我班几乎全部幼儿都喜欢上前表演、唱歌。“小歌手”还像老师一样选一部分“小乐手”非常为他伴奏,非常神气!于是,唱的小朋友表演得投入,而演奏的小朋友也一本正经地俨然是一个个大演奏家似的,如果请到的幼儿中有节奏不够稳的小朋友,“小歌手”还会对他鼓励说:“你好好地为我演奏好吗?这样我就唱得更好听了。”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全班幼儿参与打击乐活动的积极性,而且帮助了全班幼儿提高了合奏水平,发展了幼儿音乐节奏感。

  当然,音乐教学是一个丰富而又复杂的研究课题,以上这些只能算是我的一点体会,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开展幼儿喜欢的音乐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帮助幼儿今后能早日踏进神圣的艺术殿堂。

【如何培养学生节奏感】相关文章:

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论文10-09

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10-02

幼儿节奏感培养之我见论文10-08

如何培养学生写作02-23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02-18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02-23

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12-10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2-10

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