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波尔卡教案

时间:2022-09-20 09:39:12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波尔卡教案(通用10篇)

  导语: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音乐波尔卡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波尔卡教案(通用10篇)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平罗二幼的曹新芳,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单簧管波尔卡》。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老师们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教材分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许卓雅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中大班的一个欣赏活动,此活动经过我们音乐教研组多次的研讨,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民间舞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由三个欢快的旋律构成。音乐第一旋律用轻巧的颤音和运用主和弦、属七和弦的琶音构成旋律音型,跳跃性很强,使乐曲充满了顺畅、欢快的情绪。第二旋律音乐的情绪是主题部分的延续,旋律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第三旋律的波动较大,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带有诙谐、风趣的情调。全曲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两个目标。

  (1)通过图形乐谱帮助幼儿认识乐曲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尝试让幼儿运用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明朗、欢快、流畅的情绪。

  3、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难点是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序,了解回旋曲式特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创编动作并表演。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只小鸟、音乐图谱一幅、录音机、磁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带领幼儿一起玩滚轮胎游戏。

  B、玩风车:风车的手柄上栓上飘带。让幼儿体验旋转、飘扬的运动方式,为欣赏感受音乐和创编动作做铺垫。

  二、说学情

  音乐欣赏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已经基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听辨音乐中有趣的变化。而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它以明快、简洁的2/4拍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全曲是ABACA回旋曲式,结构非常明显,变化清晰,幼儿容易听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三、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图谱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

  2、经验迁移法。将幼儿熟悉的妈妈织毛衣、户外游戏滚轮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体验法: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谱、创编动作等手段,让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随教师设计的律动进行表演。要求幼儿最终能达到: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能随音乐做动作并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音乐的结构、性质。从而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五、活动流程:

  活动分为六个部分:听音乐进入活动室--情境导入--欣赏音乐--创编表演--延伸巩固--听音乐走出活动室,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在乐曲《舞乐组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2、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此环节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激发兴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然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梦,并出示图谱自然引出课题。

  3、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2)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用右手食指跟随音乐进行书空。

  (3)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4)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5)再次欣赏音乐。

  此环节的意图是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图谱,节奏欢快的音乐,扣动幼儿的心弦,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提问、书空、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层层深入让幼儿感觉不出乏味,并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曲式结构。然后通过让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使幼儿把体验、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

  (2)教师提炼动作(三个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将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事情如,滚轮胎、钻石油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音乐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活动中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5、活动延伸:

  (1)与同伴手拉手一起随音乐跳圆圈舞。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再加上客人老师的参与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6、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六、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本次活动有不当的地方,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喜爱音乐,并形成一定的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聆听、体验、律动等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实践的快乐。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乐段的衔接处,并连贯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我采用了视频、律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根据音乐的特点,我还结合了哼唱和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小朋友们看看视频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

  师“其实他们是铁匠,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铁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那你们有看到视频中的人用着怎样的工具在打铁?大小一样吗?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听听大小铁锤的敲出来的节奏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进而说到大小铁锤的速度)

  2、出示节奏谱

  师“现在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大小铁锤”出示节奏谱,并分组。

  “你们为大铁锤,大铁锤的动作是怎样的?”

  “你们为小铁锤,小铁锤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大小铁锤们,我们一起合作试试吧,记得带上你的动作”。

  3、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应该用怎样的乐器比较合适大小铁锤呢?”

  生……

  师“那我请两位同学来做代表为我们呢伴奏好吗?”选择学生为其伴奏。

  师“其他同学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50年前,奥地利有位作曲家就是听到了这美妙的打铁声,于是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听完告诉老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因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找到铁匠打铁,铁匠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能帮助到大家,你听,铁匠美好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正哼着歌儿朝铁匠铺走去”。

  三、分段聆听

  (一)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生……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3)当这段重复的音乐出现时,画面上什么在随着音乐转动? 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风车的转动?

  :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1)除了这三段重复的音乐之外,还穿插着两段不同的音乐,我们来找找,在这两段音乐出现时,画面上又出现了什么?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4.第四遍欣赏,了解乐曲的ABACA的结构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分为几段?你是怎样分的?

  :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音乐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向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是参与的主体,因此选择适合幼儿水平、有助于发展幼儿音乐能力的教材,是促进幼儿音乐能力提高的关键之一。小班幼儿听觉分化能力不强,对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都上停留在音乐的表面,要深入其内部,听辩音乐中有趣的变化,有待于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培养。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分析,我选择奥地利音乐作品《螃蟹波尔卡》。

  该作品基本为AB结构。A段明朗顿挫富有节奏感,B段的节奏欢快流畅,乐曲ABABABAB回旋,富有童趣别具特色。因此,在目标的设计上力求做到两点:

  (一)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二)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在实施过程中运用三种策略来达成目标:

  (一)视听结合策略:诱发幼儿喜欢小螃蟹的形象,进而喜欢螃蟹波尔卡这首乐曲。建立螃蟹形象与音乐形象之间的关系。食堂应结合包括课件与音乐的结合,图谱与音乐的结合。

  (二)肢体参与策略:这个策略主要是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作品问题。但这不仅仅是认知目标,而是希望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加乐于用肢体区表达音乐形象,提升幼儿喜欢音乐作品的情感。

  (三)游戏策略:一方面保持孩子们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将孩子们对音乐形象、音乐作品以及参与其中乐意表达的情绪推向高潮,这也是一种积极地情感体验。

  活动目标:

  1.基本把握乐曲AB的二段体结构,尝试用动作、图谱匹配的方法感受、表达音乐;

  2.享受游戏学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精神准备:熟悉幼儿,了解幼儿基本情况;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语言导入主题:

  1.教师引出话题:在池塘里生活这一群小螃蟹,听一听他们在干什么?及时幼儿共同倾听乐曲第一遍。

  ①幼儿和老师共同欣赏课件一遍。

  ②幼儿和教师交流欣赏后的感觉。

  2.教师幼儿共同倾听乐曲二遍。

  ①教师幼儿交流:小朋友觉得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教师幼儿交流听了乐曲之后的感受。

  二、动作匹配--感受乐曲

  1.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引导幼儿视听结合,分段欣赏乐曲。

  2.感受A段:教师播放乐曲的A段。

  ①教师提问:小螃蟹们是怎么跳舞的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A段,幼儿用动作表达小螃蟹的跳舞,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小螃蟹的动作。

  2.感受B段:教师播放乐曲的B段。

  ①教师提问:现在小螃蟹们在干什么呢?

  ②引导幼儿用动作表达B段,教师幼儿尝试用动作表达小螃蟹吹泡泡。

  ③重点引导幼儿把握最后一拍,先引导幼儿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再引导幼儿配合着吹泡泡的.动作,心里数拍子,拍好最后一拍;最后让幼儿听乐句进行表达B段乐句。

  3.完整感受AB段乐曲:教师幼儿完整地合着音乐,用动作进行表达乐曲。

  三、游戏匹配--表达乐曲

  1.教师撤回节奏图谱,利用游戏提升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与表达。

  ①教师提问:螃蟹妈妈来数一数,小螃蟹都回来了吗?教师交待游戏规则:螃蟹妈妈带小螃蟹做一个圆圈游戏,妈妈点到的小螃蟹跟着妈妈……妈妈和小螃蟹再见,小螃蟹就回家。教师在A段第一个乐句按着节拍一一点数幼儿围成圆圈,第二个乐曲围成圆圈;在B段以大圆圈和小圆圈收放的方式,表达B段的乐句,并在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以拍手的动作表达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拍(即泡泡破了),引导幼儿重点感受B段的最后一个节拍。

  ②教师带着幼儿合着节拍,做圆圈游戏2遍。

  2.互动游戏

  教师语言引导:请上小螃蟹的大朋友(客人老师)一起做圆圈游戏,教师AB音乐结构循环三次结束。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舞蹈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语言,一直都受到幼儿的特别亲,生性好动的孩子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头、动腿、挥动小手。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力进一步提高,有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绘画、色彩、形体动作等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舞蹈中丰富多变的队形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这恰巧是幼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极少涉及的,于是,我选取脍炙人口的欧洲民间舞曲《单簧管波尔卡》作为音乐内容,在欣赏的基础上,运用多媒体,把幼儿带入一个以队形变化表现音乐为主的舞蹈世界。通过活动,幼儿不仅能得到能力、知识上的提高,而且对幼儿团队协作性也是一次很好的练习。

  重点:

  感受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并能根据其变化欢快地与同伴一起舞蹈。

  难点:

  听辩曲式结构变换集体队形。

  解决:

  1、借助图谱感受音乐。

  2、多媒体欣赏丰富感性经验。

  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流畅的基调,区分ABACA的曲式结构。

  2、了解队形变化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尝试根据曲式结构变化舞蹈的队形。

  3、体验与同伴一起跳集体舞的快乐。

  工具与材料:

  音乐图谱、各种队形图、多媒体、磁带等

  过程:

  一、音乐欣赏

  1、纯音乐欣赏:这首曲子带给你的感觉?

  2、再次欣赏:请幼儿用蹲和站来表现对音乐变化的理解。

  3、借助图谱欣赏:进一步感受并标示ABACA结构。

  二、国外集体舞欣赏

  队形的变化

  三、创编《单簧管波尔卡》的队形

  1、讨论队形变化

  2、确定并明确队形的变化

  3、第一次尝试

  4、合着音乐进行地二次尝试

  四、完整舞蹈。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6

  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初步掌握演奏的节奏能看指挥即兴演奏打击乐。

  2.在活动中能与指挥者进行目光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过程:

  听音乐做律动入场。

  一、讲述故事:三个球的故事。

  二、听音乐

  1. 给你感觉怎么样?

  2. 这首曲子有几段?

  四、选择乐器

  圆舞板、小铃、铃鼓、鼓、钹

  五、看图谱给乐曲伴奏

  1.看好指挥,进行演奏。

  2.解决出现的.问题

  3.再次演奏

  4.交换乐器再次演奏,并邀请指挥。

  后感:

  不得不佩服的是孩子们基础非常好,在老师图谱画错的情况下也能完成的非常好。说到图谱,教师的严谨不够,显然这样的教具只能称之为图示而不是图谱。虽然这些孩子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活动,但是孩子缺乏主观能动性。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征。

  2、大胆想象音乐表现的内容,尝试用语言和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拔根芦柴花》节奏律动谱各一张、打击乐器、小鸟指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拉德斯基进行曲》拍手进活动室。

  2、复习节奏乐律动《拔根芦柴花》。

  教师指节奏谱,幼儿随节奏做跺脚、拍手、配器演奏等。

  二、出示小鸟指偶,引出课题。

  三、欣赏音乐《单簧管波尔卡》

  1、欣赏第一遍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特点。

  (1)介绍作品名称。

  (2)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情绪特征。

  “你觉得这首音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高兴的、活泼、欢快、热烈、跳跃等)

  (3)出示表情娃娃和色彩,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情绪选择适合的表情和音乐色彩。

  2、欣赏第二遍,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感受。

  师:听了音乐, 你想到了什么、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讲述自编的音乐故事,幼儿欣赏。

  3、欣赏第三遍,感受乐句和结构的变化。

  (1)出示音乐图谱,教师随音乐演示。

  (2)引导:*小鸟来到花园中,看到了什么?

  “小鸟看到的花、树枝一样吗”?(引导幼儿理解音乐共有五个段落,第个段落有四个乐句,一朵花一根树枝代表一个乐句)。

  “你认为音乐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五个部分)

  4、欣赏第四遍。

  幼儿和教师一起伸手指跟图谱听音乐,感受旋律中乐句和结构的变化。

  四、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五、游戏“果树和小鸟”

  幼儿按自己意愿选择小鸟和果树的.角色,听音乐自由做各种动作。

  六、 活动结束。

  随音乐自由模仿小鸟等动作出活动室。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将音乐表现的内容用绘画、节奏乐等方式进行表现。

  教学反思:

  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8

  教案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xx,xx

  教案准备:

  1、名曲《单簧管波尔卡》

  2、录音机、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教案过程:

  1、教师给幼儿介绍乐曲

  2、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乐曲节奏打拍,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5、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根据幼儿的演奏情况进行及时纠正,注意各乐器的相互配合,能够服从教师指挥

  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2.能力目标:幼儿能根据图谱能够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闯关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图谱提示大胆创编动作,进行完整表演

  难点: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三.活动准备

  音乐《玛丽波尔卡》 、图谱、活动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引出好朋友玛丽,我们的好朋友玛丽特别喜欢闯关游戏。那小朋友们喜欢闯关游戏吗?你玩过哪些闯关游戏?会遇到什么呢?

  (二)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仔细听,在音乐中玛丽是怎么去闯关的?遇到了什么?现在我们跟着玛丽一起去闯关,看看会遇到什么?

  (三)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玛丽是怎么去的?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了毒蘑菇,必须要跳过去,要不然碰到毒蘑菇会闯关失败

  (四)教师出示乌龟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乌龟要悄悄地躲起来,要不然碰到乌龟就会闯关失败。

  (五)教师出示彩色蘑菇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吃掉彩色蘑菇可以变大,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六)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谱,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最后闯关成功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出示完整图谱,幼儿听音乐,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用鼓励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的表演出来。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闯关游戏

  音乐波尔卡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听赏〈〈闲聊波尔卡〉〉四首乐曲。

  教学目标:

  通过乐曲〈〈闲聊波尔卡〉〉等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听赏导入:

  师:播放〈波尔卡〉〉。

  生:(自由阐述)

  1:这首曲子很有意思,它的音乐好象不是拉或弹出来的。

  2:是不是敲出来的?

  3:它的情绪比较活泼、轻松。

  师:这首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特别,它完全是拨弦拨出来的,而这个音乐的风格就叫:波尔卡。

  二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典型的节奏型是:

  XX X XX X | X X X 0 |。

  鉴赏《闲聊波尔卡》

  1 第一遍欣赏,要求:给音乐起名字。

  生:(可能会有学生知道,不知道就让他们自己随便)

  师:曲子的名称是《闲聊波尔卡》,也叫《唧唧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

  2 第二遍欣赏,要求:在笔记本上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各种形式。

  3 简介作品:这也是小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的一首力作。管弦乐曲。也是一首舞曲小品。作品诙谐热闹、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叫着笑着闲聊的情景。

  4 尝试听出音乐的主要主题,并哼一哼:

  (1=Ba2/4)5 | 5 55 5 | 5 55 4 | 71 23 | 5 22 6 | 2 22 6 |2 22 71 |2345 6712 | 3 55|

  5 教师可以适当再对音乐作一个详细的描述: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小倚音,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音乐形象。在接着的其他段落中,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使音乐显得细碎活跃,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快活的说笑声。同时,乐曲还采用顿音、重音等演奏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妇女说笑声中各种不同特点的语言音调。

  6 听音乐让学生模仿曲子了的场景,并尝试写曲式结构。

  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知道的“波尔卡”音乐,并做一定的分析。

【音乐波尔卡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波尔卡教案01-15

音乐波尔卡教案(精选20篇)04-23

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教案02-02

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02-05

大班音乐玛丽波尔卡教案05-05

幼儿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03-09

大班音乐单簧管波尔卡教案7篇02-02

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7篇)02-05

大班音乐教案:单簧管波尔卡7篇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