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文章《想孩子学习好需警惕的十大误区》

时间:2021-09-06 15:29:28 家长必读 我要投稿

家长必读精选文章《想孩子学习好需警惕的十大误区》

  对于孩子的学习教育,父母们应把“望子成龙”的心情改为“让子成龙”的心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给孩子更多选择的自由,设法去激发孩子潜在的创造力和学习欲望,让孩子自己去渴望成龙,这样一来,孩子才能成为一条真正的“龙”。

家长必读精选文章《想孩子学习好需警惕的十大误区》

  提醒1 不要 强迫孩子读书

  如果孩子对书本不感兴趣,强迫孩子去念,只会让他对念书感到痛苦,更讨厌书

  有的孩子放学回来,书包一丢,就玩起了电动玩具,或者打开电视就看了起来。有的父母气急了,没有办法,就抢掉孩子的电视游乐器,或砰地一下关上电视:“快去做功课!”妈妈越是不准,孩子们越是要看,要玩。

  这种强迫孩子念书的教育方法,是最容易引起反效果的。当孩子沉迷于电视游乐器和电视的时候,不能粗鲁简单地关掉,而应当想办法使孩子转移兴趣,使孩子对功课产生兴趣。例如母亲可以问:“你们今天上什么课?讲了一些什么问题?你觉得今天的功课有趣吗?”诱导孩子对功课产生兴趣。

  读书不能强迫,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那就是在孩子不愿读书时,父母应该冷静地了解和分析孩子不肯读书或功课不好的原因,与孩子一起共同寻找对策。

  提醒2 不要 眼盯分数

  父母们一心只盯在孩子考试分数上,只会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对待孩子考试的分数必须具体分析。我们不能完全否认,孩子的考试分数高,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孩子掌握的知识比较好。现在关键的问题是父母们把分数看得高于一切,这才是问题的要害。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有眼光的父母,不必眼盯着孩子手里的分数而喜笑怒骂。您真正应该关心的是孩子面对陌生领域是否有正确的方法去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当他尝试创造时,当他对现有的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您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欣赏。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提醒3 不要 盲目超前学习课本知识

  父母要重视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不应热衷于让孩子超前学习课本知识

  有的父母利用寒暑假,提前教孩子下个学期要学习的课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种做法,大多数孩子知识学不好,智力也难也真正开发。

  学习知识与开发智力有密切关系,但不是一回事。智力是人的认知能力,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综合。一个正常的孩子,在小学时他的智力已经发展了全部智力的60%~70%(一说90%),余下的有待于在小学、中学进一步开发。但学习知识不是发展智力的惟一途径,游戏、劳动、文体活动、人际交往等都可以发展人的智力。

  那种超前让孩子学习课本知识的做法,在孩子第一次学习时可能有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但第二次再学习时,就会由于已经“相识”而减低学习兴趣,智力活动不积极。这样,往往知识学不好,智力得不到发展,还浪费了时间。

  应该指出,上课前的预习,不同于我们这里说的超前学习课本知识,预习是应该的。

  提醒4 不要 扼杀孩子玩的天性

  聪明的孩子总有他自己的一套特有的玩的方式

  孩子从一生下来,就是通过玩这种活动来了解世界,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常常萌芽于其中。例如,有时候他们会“肢解”玩具甚至“破坏”玩具,其动机是急于了解玩具的“秘密”,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闪现着探索和创造的宝贵因素。

  日本心理学家井深大说:对于孩子来说,拆卸玩具也许正是他们玩的目的……如果大人在孩子正专心致志地拆卸玩具时加以制止,与其说是教育不如说是干涉,反而失去了育人的机会。

  提醒5 不要 把时间都安排在学习上

  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是成才教育的一项基本训练

  父母要对孩子的时间安排要有张有弛。不要把时间全部都安排在学习上,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要充分利用最佳时间。儿童记忆力好,但不宜进行过长时间的学习。一天最佳的学习时间,是在上午9——11点,下午3:30一5:30,但在中午应让孩子有2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晚上做作业,复习功课,但不宜时间过长。时间过长,会影响孩子入睡。

  父母对孩子提出时间上的要求时,还要有意识地学习掌握一些技巧。比如,在孩子没有完成作业但非常想出去玩的时候,他对于书本早已心不在焉了。这时如果还对孩子说“再写10分钟”或者“做功课做到4点为止”,这只会增加孩子对时间的焦躁不安之感,错误百出。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妨采用把学习时间改变为学习量的方法,比如“再做一页练习”、“再背一段课文”,这就给孩子一定的读书量,使他把精力转向这个一定的量,于是对时间的注意也就逐渐淡漠了。

  提醒6 不要 总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比起来不如人家,他就很可能开始憎恨其他的孩子

  做父母的最好是不要去比较你的孩子,而是去真正弄清楚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做些什么。

  是希望他的房间更整洁呢?还是要他在饭桌上表现的更为懂事呢?把你的注意力集中放在那些你最希望孩子改变的行为方式上。一旦孩子懂得父母所要求他改变的只是他做某种事情的方式,而不是要改变他这个人,他就会在大人面前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没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只和高的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只看到孩子的短处,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

  提醒7 不要 陪读

  陪读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往往事倍功半

  父母“陪读”的用意在于督促孩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并主动取得与学校老师的联系配合。但是由此带来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其负面作用主要有:

  首先,孩子容易产生依赖思想。课堂听讲易于思想分散,注意力难于集中,反正回家父母会再讲一遍;题目不会做,反正有父母帮忙;作业完了,也无需检查,反正有父母把关。

  其次,由于父母辅导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学校老师所授内容有所出入甚至相悖的境况,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不少疑虑和困惑,使他们无所适从。个别情况还会对老师或父母所讲知识常持不信任态度,久而久之削弱孩子的求知欲。

  对待孩子课外作业的正确方法应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的环境,并时常施以关心,督促,逐步使孩子养成自觉、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遇有疑难问题,切忌越俎代庖,而是给予点拨启发。

  提醒8 不要 专门给孩子聘家教

  是否要为孩子聘请家教,父母应当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慎重抉择,并注意克服其负面影响

  专家认为,从长远观点来看,聘请家庭教师的做法往往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

  容易使孩子在课堂上不专心致志听讲。学校的课堂教学是系统教学,是按照教材内容循序渐进的。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孩子是否认真听讲。而有了家庭教师,就会使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反而放松了课堂上的学习。

  家庭教师的辅导往往采用的是突击式教学,不问孩子能否理解,且是重复授课,其结果,孩子不会的还是不会,容易导致孩子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

  不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友爱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凡是请有家庭教师的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往往不去问教师,也不去问同学,而是回到家里问家庭教师。这就淡化了他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关系。

  提醒9 不要 刻意制造“精英孩子”

  教育不可掺杂功利观念

  如今许多家教书大受父母欢迎。这种现象一方面让人欣喜,另一方面又非常令人担忧,大多数人对素质教育类书籍的关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骨子里喜爱的却是带有浓厚功利色彩的“制造精英”教育。

  很多父母出现了思想上的偏差,把“素质”片面地理解为考上北大、哈佛等名校,然后就可以工作无忧、生计不愁,一跃而成为社会精英、人中之杰。

  为了实现父母的愿望,孩子们整天读英语、进奥校、学钢琴、练舞蹈,没有休息日,没有自由的空间,完全像一个陀螺在永不停息地旋转,而父母则是抽打他们的鞭子……

  渴望每个孩子都成为“清华男孩”或“哈佛女孩”,既不现实,也无必要,这既违反教育规律,又扼杀孩子天性。

  提醒10 不要 光催喊孩子“要用功学习”

  大人告诫孩子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要用功学习。”

  “要用功学习”,这句话对不用功的孩子来说,是特别感到不愉快的命令之一。这句话最初的意思只不过稍微提醒孩子注意而已。可是每天这样说,久而久之,无形之中就使孩子心里感到压力,时间长了还会产生逆反心理。由提醒注意的含义变成了命令,而又变成严厉的训斥,完全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好的是,为孩子着想,父母要静下心来多花费些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围坐在桌前。如果孩子语文好,数学差,则让他先做语文作业,再做数学作业。父母辅导孩子做课外题,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增加学习信心。如果孩子真正有困难,父母则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适当点拨,启发他去思考,帮助孩子提高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但不能包办代替。

  每天这样做,不久就使孩子养成平心静气伏案学习的自觉性了。

【家长必读文章《想孩子学习好需警惕的十大误区》】相关文章:

孩子“家里蹲”家长需警惕 -备考资料01-01

孩子“家里蹲”家长需警惕 -电脑资料01-01

敷面膜7个误区需警惕01-18

家长必读文章《对孩子狠一点》11-23

中考家长必读文章12-07

小升初家长必读文章12-13

家长必读文章《学前儿童如何学外语》12-05

穿塑身内衣需警惕5大误区01-16

孩子考前家长必读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