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

时间:2021-03-17 17:07:57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1

  今天起开始阅读钱穆先生的《中国思想史》一书。此书是1950年应张其昀之约而写,于1951年完稿,1952年出版,1977年作增添校订再版。

  此书主要概述了中国历代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要义,时间上是从春秋中晚期到现代,分为44个条目。这本书只有280页,这对于整个中国思想史而言,肯定是比较简略的,本书只做扼要提示和点拨。钱穆著作中可以作为本书参考书的,多达十多种。所以,要想进一步研究中国思想史,就可以参考钱穆的其他专著,像《国史大纲》《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四书释义》《墨子》《惠施公孙龙》《庄老通辨》《阳明学述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以及《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等书,而单篇论文则可参考《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这部《中国思想史》,仅仅是上述这些著作的“赅括而综合的叙述”。

  钱穆治学主张会通,所以研治思想史,他说应注意通史及文化史,故上述著作如果不能一时遍读,那就至少要读《国史大纲》和《中国文化史导论》这两本书。另外,也要注意旁通西方思想。

  本书的写作风格是,力求简易通俗,可是由此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对各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之处,不容易快速了解。那怎么办呢?钱先生给出建议,最重要的是“细心玩索”,不要着急,循序渐进,“明得一家是一家,明得一节是一节,明得一句是一句”。这看起来不是太慢了吗?其实如果反复研究玩味思考,长期积累下来,自然就会豁然贯通。这一点正是朱熹教人读书的方法:“近日看得后生,只是教他依本子识得训诂文义分明为急。自此反复不厌,日久月深,自然心与理会,有得力处。”

  钱先生认为,思想可不仅仅是文字,思想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思想是有生命的。在例言中,钱先生说:“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立自存于世界。思想必有渊源,有生命。无渊源无生命之思想,乃等于小儿学语,不得称之为思想。”本书例言写于1977年,对于当时的中国思想界,钱先生认为正不幸像犯了一小儿学语之病,也就是没有思想,因为思想失去了渊源也就失去了生命。要改变这一现状,那就是去追溯中国的思想渊源。这也是钱先生写作本书的目的:“指示出中国思想之深远的渊源,抉发出中国思想之真实生命。”

  读了这本书,读者会有哪些收获呢?钱先生说:“学者由此窥入,明体可以达用,博古可以通今。”对于中国的现状,对于民族的未来,将可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寻觅出路。

  最后钱先生提醒读者,“切勿以知道一些旧公案,拾得一些旧话头,即为了事”。就像朱熹所说:“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泛滥,不知归着处,此皆非知学者。须要熟看熟思,久久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钱穆解释说:“读书即心急要求统要,此是心不宽。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见出统要来,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实此等统要与天理,仍只是己见耳。但放开心,不责效,又易泛滥;一书看了又一书,一物放过又一物,到底心中还是无所得。故看书须熟看熟思,尽在此书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朱子学提纲》“朱子论读书”)

  既然讲思想史,那就先明白什么是思想?钱先生开篇即引佛经的话:“有生灭心,有相续心。”一般人都有生灭心,就是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并不总是持续地专注地想某一个问题。只有很少时候能做到持续而专注地思考某个问题,这个时候,才算是有了思想。而有的人,对某个问题长年累月地反复思考,甚至付出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思考这个问题,他们便是思想家了。那么,什么问题,是我们最关注而又最不容易得到确定答案的呢?恐怕要数宇宙问题和人生问题了。这不仅仅是一两个思想家关注的问题,而是众多思想家关注,而且往往关注对象不同,谈论的方向不一,结果不一致,于是形成了思想史上的派别。

  接下来,就是什么是中国思想史?这很简单了,作为一个有文化有历史的民族,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意见,不断延续的过程,就是民族思想史,中国民族的思想史也就是中国思想史。放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思想史也只是世界人类思想史的一个派别而已。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2

  1895年,既在中国政治史上是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思想史的巨大分野,是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陡然一变的开始之年。

  曾几何时,日本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都是作为“岛国虾夷”而存在的,它受到中华文明的浸润和辐射,尤其是在中国上层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记忆中,对日本始终是无端鄙夷和居高临下。即使中国遭到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的攻击,门户洞开,即使中国人已经注意到日本人“效仿西法”,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把对日本的警惕提高到对西方警惕的高度上。

  直到1894年,一贯自居天朝上国的清王朝无论在陆上还是在海上,都被岛国虾夷彻底击败了,天朝上国的尊严洒了一地。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签订城下之盟,无端鄙夷突然变成了痛彻心扉的忧郁激愤和耻辱无奈,这深深地刺痛了所有中国人,时人发出了“以中国之全力受困东隅,国将何以为国”的叹息。从知识分子到政府官员,从保守人士到洋务官僚,人们痛心疾首。“穷则变”,直到此时,在惨烈却无奈的现实面前,中国人才彻底醒来,“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自强才真正成为朝野上下的一致观念,成为社会舆论的核心问题。

  在自强成为社会共识的语境下,如何“自强”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对待异质文明的冲击,当时人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采取普遍主义态度,自动向西方靠拢,主动与西方的技术、文化和价值观并轨,寻求与西方相同的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追求实力生存法则,简单说,就是全盘西化。一是采取民族主义态度,只有实现民族强大,才能在世界秩序内维护自身的.独立主权和主流文化。在当时的国难之下,中国人一方面急速向西转,抛弃传统旧学,转向追求西洋新知,西方文化在中国空前扩散。另一方面民族危机也刺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忧患意识,颠覆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在这种思想背景下,近代中国人对西方和日本人怀有又爱又恨的矛盾态度。

  关于救亡和启蒙的关系,学术界争论了数十年,迄今尚无定论,这是个难以达成共识的论题。其实对这个问题的体会和讨论从甲午以后就开始了,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这个问题一直无解。当时的人只能边走边尝试,摸着石头过河,尽量在这二者之间寻求平衡。正当维新变法如火如荼地展开仅仅三年,一场政变打断了探索的过程。

  迄今为止,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还是在协调自强与启蒙的关系,还是在西方社会发展的轨道上迂回前行。既要追赶西方工业化的步伐,又要尽量保持传统文化的存续传承。所以,从这意义上说,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始于甲午战争。这条道路将走向何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中国思想史》不仅告诉你历史史实和历史困境,还引导读者对照历史,反思现实,为现实困境求索解决之道。这样就使书籍的生命力并不囿于过去,更在关照现实。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3

  “无思想之民族,决不能独立自存于世界之上。思想必有渊源、有生命。”钱穆先生认为当时社会的思想界,正不幸犯了一小儿学语之病。这本书的主旨就是为了指出中国思想之深远的渊源,激发出中国思想之真实的生命,以达到明体达用、博古通今。

  钱先生于先秦诸子之异同说的十分明白,孔子之后,杨墨反孔,孟子归孔。孟子思想之贡献在其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所谓人人皆可为尧舜,然可为尧舜与是尧舜却有分别。钱先生于此言道:人人皆可为尧舜,非人人是尧舜,孟子道性善,是就其趋势而言,其内自有一番人文演进在其中,人要想成尧舜,却需人之努力有为才可为尧舜。此一分别,真是不得不明。与孟子同时或稍早有杨墨,扬子主为我,墨家主兼爱。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兼爱,无君无父也。墨家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别爱,视人之父若其父是兼爱。若从人生界看,固见人生有差别相;若从宇宙界看,则人生将只见平等相。然而人处人生中,真能视人之父若其父乎,人之情感发乎内心,由内心向外不断扩充,如圆般,有中心,有远近亲疏,因此不烦多论,墨家之思想不能久行于世明矣。孔子后有庄子思想颇与孔子不同,然庄子乃智者非仁者,其思想能多注意到宇宙界,与儒家殊途,以宇宙界观人生,则只见死与生之隔绝,物与我之有分,人生处处受限制,不免流于消极。钱先生说庄子之书乃衰世之书,可谓至论,此后中国治世则儒术用,衰世则道家兴。

  对书中问题的认识:韩非子的是与非钱穆先生在本书中所提出:战国时代的思想是极为活泼的……而韩非的立场则太过狭窄,他的观点也太过浅近,他只从统治阶级的偏面利益来衡量此种分歧复杂的思想界之是非,那自然要全无是处。他对韩非的评价可谓是过大大高于功,认为其思想偏激;仅知君主,不知民众;强调严刑峻法。最后钱穆先生对其的评价乃为:“先秦学术思想,由韩非来做殿军,那是中国思想史里的一黑影,一污点。”可谓是对其嗤之以鼻。

  钱穆先生于先秦诸子之异同说的十分明白,孔子之后,杨墨反孔,孟子归孔。孟子思想之贡献在其性善论。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所谓人人皆可为尧舜,然可为尧舜与是尧舜却有分别。钱先生说道:人人皆可为尧舜,非人人是尧舜,孟子道性善,是就其趋势而言,其内自有一番人文演进在其中,人要想成尧舜,却需人之努力有为才可为尧舜。这样的分别,让人一目了然,深有感悟。

  书中论佛学的中国化即佛学与宋明理学之关系也很精彩,魏晋南北朝时期,世道衰乱,人心消极,思想界空虚,佛学遂得以传入,谈到这一时期,书中特别提出一个人,即六祖慧能,钱穆先生说其思想乃中国的宗教革命,确实如此。佛教讲出世,六组却将佛学拉回到人世间,所谓修行何必在山林,在家亦可,此与中国传统儒家学说已很是接近,然而虽一线之隔,却毫厘千里,佛学终究教人寻个涅槃、清净,与中国传统思想有所不同,却可谓佛教之中国化。由佛学转为中国之新儒学,即宋明理学,孔子言仁、孟子言心性、宋明新儒学特提出一理字,所提的字虽然不同,然却是一脉相承,理字只是对以前儒学之扩大与更精更细微的阐述。

  最后钱先生提醒读者,“切勿以知道一些旧公案,拾得一些旧话头,即为了事”。就像朱熹所说:“近来学者,有一种则舍去册子,却欲于一言半句上便要见道理;又有一种,则一向泛滥,不知归着处,此皆非知学者。须要熟看熟思,久久间,自然见个道理,四停八当,而所谓统要者,自在其中矣。”钱穆解释说:“读书即心急要求统要,此是心不宽。有些人,遂求于一言半句上既见出统要来,此如初格一物,便要明天理。其实此等统要与天理,仍只是己见耳。但放开心,不责效,又易泛滥;一书看了又一书,一物放过又一物,到底心中还是无所得。故看书须熟看熟思,尽在此书上多挨,挨得,自然有得也。”

【中国思想史读书笔记范文】相关文章:

思想史的复习教学01-20

浙江《经济思想史》应试策略05-03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03-08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通用7篇)07-16

二程的佛教观及其思想史意义11-29

《感动中国》初中读书笔记(通用5篇)06-19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精选13篇)05-07

《感动中国》读书笔记400字(精选6篇)07-15

尊德性与道问学之争及其思想史意义06-03

中国北斗卫星作文范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