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时间:2021-04-02 18:38:4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7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学生调查报告锦集7篇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今年暑假,我对再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由于这几年的经济不是很好,导致了一部分企业职工的下岗,然而如何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就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近年来,面对日趋严重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现象,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与支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仍然困难重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近日的统计数据就显示,全国一季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下降,下岗职工再就业遭遇“淡季”。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国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目标就是完成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在此情况下,受利润最大化法则与严格成本约束机制的双重驱动,消除内部隐性失业、裁减冗员就成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数量与态势,作为传统就业主导的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吸纳社会剩余劳动力,反而向社会释放大量的闲置劳动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深入,数以万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开土地,加入城镇劳动就业队伍,成为国有企业职工就业强有力的竞争者。因此,近年来尽管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拓宽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渠道与空间,但在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过程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年龄、心理承受力、未来期望值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适应之处,从而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空间。

  而且在传统体制条件下,劳动用工的终身制、所有制的差异性等体制缺陷赋予了国有企业职工特有的“身份特权”,由此形成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择业过程中的“体制心理偏好”,总是期望把自己的择业活动与国有企业永远联系在一起。这一制度惯性及其由此引发的心理素质缺陷,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步伐。伴随着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与合同制度的日趋完善,传统体制条件下国有企业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但由于缺乏社会制度体系与外部环境的有力支持,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心理素质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对劳动用工制度的市场化改革有较强的排斥心理,对日趋严重的失业现象缺少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未能及时转换就业观念,增强对失业的危机感与适应性,缺少割断与国有企业联系的心理准备,从而阻碍了国有企业职工正常的角色转换过程。在广大国有企业职工中存在着明显的职业评价偏见与不合理的就业倾向。

  总之,再就业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让自己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而在这过程中就要靠我们自己去学习书本外的东西来增强我们的能力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名,其中广州大学名,中山大学1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名,大三学生15名。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份,收回有效问卷5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

  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快乐,也有自己的不幸。而随着社会的激进。面对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日渐丰富,家庭生活也丰富起来。构建高质量的家庭生活成了人们的强烈需求,但在这越来越“精”的社会中,人们面对的竞争、矛盾、困惑、诱惑也增多了,这也就导致了家庭的不稳定性。目前的社会家庭中,稳定的温馨的是许多人向往的。因为现在的下岗待业,家庭离异,家庭重担,家庭不和谐以及贫困家庭占了很大的比例。如20xx届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xx届6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20xx届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9家,20xx届2班不完整的家庭有8家,20xx届1班不完整的家庭有7家。而这些班均是学校较优秀的班集体。据分析统计,20xx届6班的有7家中有5个孩子在班上属于“特困生”,因为他们除了抽烟,还要打架;除了旷课,还要与教师作对。如高同学,由于父母离异受创伤,在一所私立学校就读。但除了用钱请人做作业外,还要不停的打架,后被开除,托关系到我校20xx届6班就读。在这个较纯洁的班级中,他除了旷课外,还要抽烟,还要打架。

  其母亲每天来看他也无济于事。再如马同学(女生),由于父母一直闹离婚,因此父亲在外开出租车不回家,而母亲为了与父亲纠缠也常不回家。这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不仅要一切生活自理,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读小学)。而这一对父母为了在自己精神上弥补对女儿的歉意,就不停地给钱,在物质绝对满足她。幼小的心灵是金钱填不满的,她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这个女孩子虽在老师的关心下进入了职高,但目前发展状况很不好。再比如20xx届1班方某,由于父母离异,她随爷爷奶奶生活。老人怀着歉意溺爱着孩子,到了中学就已管不住了。后随父到了我校读中学,但其父要到成都上班,她就被寄放在亲戚家。不懂事而又缺少关爱的孩子,除了成天花大把钱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外,还为了多一些温暖而大把的招待同学。因此,她可以在一天花完一百多元(农村)并同学各处借钱无数,在小卖部赊帐无数。为了逃避自己的失落,曾喝过酒,旷过课。凡是非上课时间均泡在网吧,犹如一个失去了生活信心的社会青年。这些由于家庭的残缺导致的后果由孩子们承担着。学校的教师可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缺爱的孩子们。他们需要关心,需要心灵安慰和心理调节,使学生勇敢地面对家庭逆境,克服困难,增强生活的勇气。同时也要关注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发现他们的兴趣,多开展活动,给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让他们在学校了愉快,尽量避免孤独。让集体的关爱,他人的友谊,老师的鼓励和呵护来支撑着他们。同时,教师还应该多与其家庭联系,多与其父母交流,让父母在满足自己的生活的同时,多顾及孩子,多给他们欢笑。

  除了以上较极端的家庭负面影响外,还由于文化或素质的原因,家庭对孩子们仍有着特别多的负面影响。

  如家长关心,爱孩子,更是望子龙。他们可以为孩子而砸锅卖铁,但他们自己却过着沉迷或消极的生活。他们或许会以分数至高,或许会老子唯大,或许会棍棒教育,看起来他们是在关心学生。老师为了帮着家长维护点尊严,也不得不昧着良心说学生的不是,教孩子如何的尊重父母。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他们说不?是否也应该给他们上一堂“生命平等”的课呢?

  再如另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成才也特别关心,但他们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因为他们或许因为工作忙,或许为给孩子挣学杂费而外出打工,他们把孩子(也把希望)寄托给了学校,寄托给了老师。面对这少亲情,少联系,少配合的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可都得由老师来担着。这老师已不是老师了,老师兼慈母也就产生了。

  与上相反的可能就是为了孩子可以包揽孩子的吃喝穿睡,孩子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或许还会配着手机,或许还会揣着大把钱财。这样,天真的孩子们也就有了:他(她)们今天有一件新衣服,我明天要买一件更好看的;他(她)们今天花了二元钱请客,我马上用五元钱请客。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做,什么勤俭节约,什么艰苦朴素,在他(她)们眼里可是笑话,“瓜”一个。这爱孩子不当也需教师来化解。

  更有甚者,如20xx届1班的夏同学,其父母见酒忘姓,对他更是拳脚相加。其舅与其父如出一辙,他们充当了一个无知孩子的最亲近的人。虽其父也要他成龙,但叛逆的他却与其亲人所期望的越来越远。这些已在孩子心中生根的顽疾,仍需要教师一点一滴地滋润、拔除。

  面对种种家庭对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老师们都得积极地法来帮助那些反抗无声的孩子们!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亲情、友情、爱情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13日至20xx年12月27日

  调查地点:青岛理工大学

  调查人员:潘尾、鹿贺伟、刘思铭、张成龙、艾承一

  调查对象: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

  调查范围:青岛理工大学嘉陵江校区

  调查主题:大学生“三情”(亲情、友情、爱情)观调查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青岛理工大学学生为主体,采用网络制表,在线填表的方法进行随机调查。数据均来自热情的同学们的真实填写。

  调查目的:通过对大学生“三情”观的调查,来了解现在大学生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大致看法,分析其中的原因,对大学生目前普遍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探讨目前大学生“三情”观的各种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且让大学生在求学生涯及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理性的对待和处理各种情感问题。

  一、关于亲情

  亲情,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从古至今,帝王将相,文人雅士,莫不赞颂亲情。许多关于亲情的故事被人传扬,每每想起,心窝尚暖。如古代有“卧冰求鲤”、“孔融让梨”,今有“为给烧伤儿子植皮忍痛取股皮”;因为亲情,我们被赋予生命。在亲情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亲情,当之无愧是众情之首,因为你最先拥有的只可能是亲情。这是亲人之间互相的关爱,是父母之间的血脉之亲,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手足之情,包含着长者对幼者的养育和疼爱,包含着后辈对长辈的孝顺和敬爱它如一条涓涓的河流,流过人的一生,滋养人的一生。

  即使在当今被称为亲情缺失一代的大学生的.心中,亲情也是毫无疑问占据了极大的地位和分量的,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认为亲情最重要的大学生的比例为59%,更在友情和爱情之上。亲情能在大学生的心中占有如此大的比例,原因有二。一方面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人对于亲情观念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从春秋战国时代论语中便有“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的言论,清朝《弟子规》中将孝的概念完善成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要求。而孝道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逐渐深入天下百姓内心的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北魏孝文帝更是将孝道作为治国之策,可见孝道在中国文化中流传时间之久远,地位之高大,影响之深刻。第二方面,除血缘纽带联系作用外,更多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我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国策,使得很多的当代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也就使得很多孩子都被视为家长心里的宝,不像以前的时代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母的爱也不会有偏袒,父母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一个孩子的身上,所以这一代大学生与父母的感情更加深厚。以上两点是亲情占据很大分量的主要原因,当然,从我们的调查问题以及数据中也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第一个问题,大学生是否常与家人通电话,只有66.6%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还有27.3%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有急事才会打电话,剩下6%的大学生选择了从不打,都是等家人主动打过来。可以看出有33.3%的大学生并不是认为自己需要主动关心家人的,他们不常常主动给家人打电话,只是认为自己才是需要关心的那个人,这也从一方面体现了很多父母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度宠爱造成的不良影响。与上一辈人不同,这一代大学生很少吃苦,而且通常童年都是在被溺爱中度过,这就造成了这一代的大学生在关心他人和为他人着想这方面的感情是有些缺失的,他们总是容易忽略为他们付出最多的父母,然而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才会想起那些只为他们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这些问题当他们意识到的时候,是当他们在社会上走的跌跌撞撞的时候,那时他们才会意识到真正对他们好的只有父母,或许那时他们才会改变自己对于父母的态度,真正回报父母。

  从表中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是否知道父母的属相和生日,年龄的问题上,只有72.3%的大学生选择了是,剩下的27.7%的学生在过了十多年之后仍然不能记住父母的生日。这在当今社会中其实是一个很广泛存在的问题,很多的学生都记得他们的朋友或者同学的生日,有些人甚至在朋友过生日的前一个月就开始思考要送什么礼物,他们能记得一个只与自己相处了几年的人的生日并且精心准备礼物,然而他们不知道父母在过生日的那天是多么期待的等待在电话旁边,只为了他们那一个问候的电话,这不能不说很让人心酸。同样,这个问题如果要解决也只能等到大学生们真正的踏上了社会,真正的见识到了生活的坎坷与辛酸,真正的体会到了他们认为的不会改变的感情是怎样一步步的褪色,他们不怎么在乎的人是怎么一直陪着他们一路走下去的时候,才会真正地发自内心的改变自己的看法。

  很多的事情,很多的道理,其实大学生们都明白,只不过人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只有真正的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才会知道亲情的可贵,知道什么不该抛弃,什么不该忽视。

  二、关于友情

  友情,指朋友之间的友谊,它来源于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人和物。人生路漫长,我们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总会遇到某些仿佛注定会遇到的人,在与他们的交际中,会产生一种感情,这就是友情。我们的旅程不会孤单,因为我们总是不断的解释了那些新的朋友。在与人的交往当中,友情显得尤其重要。古有一语如是云:“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足矣说明了友情的重要性。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会独自前行,所以今有言“多个朋友多条路”,那么何为朋友?古人把朋友划分为了四大类:以道理相互砥砺,有过失相互劝诫,为胃友;不时相互关照,危难时全力相助,生死关头可托持依靠,为挚友;甜言蜜语相奉承,吃喝玩乐相来往,相聊相嬉,玩乐亲昵,为昵友;有利相争夺,有福可同享,有患不同当,为贼友。这里面的“昵友”、“贼友”都算不上朋友,只“畏友”、“挚友”才算是真朋友。然而后两种朋友在世间极其难觅。

  大学里,每个人都变得相对独立了,选择朋友完全凭自己,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呢?对于交朋友这一方面,他们现实中又是怎么样处理的呢?

  在“选择朋友时,你最在乎那种因素?”这一问题中,有43.94%(29/66)的人选择了“道德品行好不好”这一项,比重最大;有39.39%(26/66)的人选择了“是否能互相理解和尊重”这一项,比重第二;然后一次是9.09%(6/66)选择了“有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6.06%(4/66)选择了“可不可以有助于自己的工作、生活或学习”,1.52%(1/66)选择了其他。从这几组数据我们显然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于选择朋友方面比较在乎人的是道德品行,这是很自然的。从古到今,对于择友都会将道德品行放在靠前位置。儒家有句话叫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就是教育大家向优秀的、品德高尚的人学习。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俗语,旨在让大家远离品行不好的人,与优秀的品行、作风优良的人交往。这是值得欣慰的,人们总会向那些品行好的人学习,接近他们并与之为友。

  在“你是否会善待自己的朋友?”这一问题中,有98.48%(65/66)的人选择了“是”,只有1.52%(1/66)的人选择了“否”。这可以看出基本上所有人在对待朋友这一方面都很积极,几乎所有人都会用真心去对待那些自己认可的朋友,毕竟好与不好都是互相的。然而那剩下的1.52%的人,他们选择了不会善待自己的朋友,这些人毕竟是少数,如果深度剖析一下他们的选择的原因,或许是有以下几个方面,从这些方面里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他们刚刚从一段失败的友情中走出来,或许是上一段友情中朋友的背叛让的他们对于这个世界都充满了恶意,在他们的伤口没有完全愈合之前,他们不会再去轻易相信他人,他们只是默默地冷眼旁观着他人,他们冰冷的态度使得他们将想接近他们的人被拒之门外,而这样也使得他们陷入了一个近乎无解的圈子,他们最终很难从伤害中走出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等待另一个能够再次走进他们内心的人,只有一段新的友情,才能治愈这种伤痕。原因之二,就是他们生而自闭,不喜欢和他人交朋友,这种人只是

  喜欢一个人默默呆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不去参与别人的生活,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扰。这种人在当今社会也是会很吃亏的,他们不懂得怎么和他人交际,怎么合作,所以他们的机会也就比他人少了很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他们去见识交谈的美丽,合作的愉快,让他们去看看他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这样,或许会打破他们心中的壁垒,让他们去体会友谊的珍贵。

  三、关于爱情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不分年代,不分国界。不管身处何时何地,接触最多的,也可能就是关于爱情的了。古今中外,对爱情的定义浩如烟海,不可估量。无论是抒发内心对爱情的渴望的,抑或是对爱情的伤痛的,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生命因爱情更加芬芳。有人说:“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还有人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代对爱情的诗也数不胜数,《诗经》里也记载了许多关于民间爱情的诗,或哀怨,或凄婉,或朦胧。每一个文人,也都会记载自己对爱情的点点滴滴。那是他们自己对爱情的体悟。外国也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不可否认,爱情必然是人类最最复杂的情感,你说不清楚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但是,当他来临时,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大学时代,对学生恋爱算是“合法化”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应该开始萌发了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的想法时,大学生对于恋爱的态度,到底是什么呢?

  根据调查显示,在爱情、亲情、友情之间谁更重要的问题上,受访的66人中,仅有2人表示爱情最重要。可以看出,受访者中很少有将爱情放在第一位的。那么在当代大学生中,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认识爱情?他们相信爱情吗?调查显示,受访者中有近七成表示他们相信有永远的爱情存在,这样的数值占比还是比较高的,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相信有永恒感情的存在。爱情的本质就是一种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或许这个浮躁的社会有许多乱象让许多人失去了这种信仰,但很大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这种信仰,说明很多大学生还是有着正确的爱情观念。

  当代大学生大多从小生活安逸,没吃过什么苦头,但从小娇生惯养的这个群体较之过去多了很多的坏毛病,好逸恶劳,喜欢追求刺激。许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有过早恋经历,或者迫于学校的严格管理想谈恋爱而未能如愿。进入大学之后迫切想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但是一次成功的恋爱经历应该是以正确的爱情观念为前提的。若是抱着随波逐流的心态,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就想谈一次,搞不清楚自己的恋爱需求和恋爱目的,这样一份随随便便就能给出的感情并不能算是一份真情,也对人生毫无益处。大学校园里确实开放了很多,走在校园里常常会看到许多情侣,手紧紧的牵在一起。可是他们的心就真的在一起吗?爱情不是找一个朋友那么简单,它的真谛是能有一个灵魂伴侣陪你渡过这一生。而大学生还没有走出校园,没有进入社会,不会背负一系列的经济压力,不需要去面对很多的现实问题。当一切事情与现实发生冲撞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大学生的爱情,没有经受金钱的考验,没有经受风雨的洗礼,其成活率往往比较低,所以唯有认真对待,耐心坚持,才会修成正果。

  大学生在学校谈恋爱虽不反对,但也不应该被大力提倡,爱情是一种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东西 ,并不是一种随便的感情。只有以正确的爱情观念和明确的恋爱目标为前提,才能真正收获一份人生的爱情。同时,若是在恋爱中没有调整好心态,使得恋爱成为了一种生活的负担时,那必然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若没有正确的爱情观作为指引,很有可能会在学业与感情两方面都遭遇失败。

  爱情是人生中一种十分美好的感情,历来都是被诗人作家歌颂的主题,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群体,爱情的种子悄然在每个人心中萌发。希望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这

  种内心的渴望 ,不要为此而死去活来,也不要对此不屑一顾,小心翼翼得呵护,总会有个明媚的人在远方等你。

  四、总结

  从此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三情”基本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能恰当的处理三者的关系,但也有一小部分不能处理好它们关系。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最注重亲情其次是爱情最后是友情,这与我们当前的身份有很大的关系,当前我们的经济来源基本上来自父母,可以说父母给了我们现在的一切,我们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父母。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同学们对亲情、爱情、友情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识。

  我们的一生本来就应该是这三种 情感的交汇,三者缺一不可,所以正确的处理好其关系尤为重要 ,大学不仅仅学知识的地方,我们还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继承起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实现中国梦。让我们用心感悟亲情的柔和似水,爱情的美丽如霞,友情的纯洁同玉。感恩亲情,把握爱情 ,珍惜友情。享受生活,不给青春留下遗憾。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学风是一个班级的重要建设方向,也是衡量一个班级管理、建设的重要指标。班级的学风好坏不仅是班级的整体风貌,也是影响同学发展成长的重要因素。作为班干部,我有责任通过调查观察了解班级学风,并对一些不良状况做出判断加以改正。

  此次调查目的旨在了解本班同学的学习现状。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展开,班级共有人数37,发出问卷36,并对收到有效问卷做出分析。

  我们班学风现状

  总体状况:

  关于周围学风: 33%的学生认为学风状况很好,50%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7%的学生认为学风很差,此种认为仅存在某宿舍。

  关于学习动力:同学们都表示目前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未来。

  关于影响因素:50%学生认为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和周围学习氛围,30%学生认为与教师水平有很大关系,10%的学生认为学习基础很重要,另外10%学生则将其归于教学条件。

  当问及怎么改善学风时,近八成的学生选择了多开自习课、沟通(交流)课、讲座,丰富学习内容和组织课外科研竞赛、兴趣小组等以带动学习。有不到二成学生将学风改善定位在加强管理、严格考勤。

  根据调查数据来看,我们班同学学风状况良好,但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

  具体状况

  1. 学习目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大部分同学将掌握专业知识作为自己的目标,一部分同学则将优异的成绩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少数同学目标不太明确。

  2. 学习动力: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很单一,基本分为为了前途和未来,及为了父母。动力为前者的居多,后者只有很少的个别。

  3. 学习态度:对于这一状态,设置了三个问题,分别是:“上课时,你的状态如何?”65%同学表示上课能基本集中精神听讲,25%同学表示能认真做好笔记,但还有10%同学表示不能集中精神。“你如何对待每天的作业?”五成同学选择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五成同学表示可以保证数量,对不会的题目马马虎虎放过。“你对旷课持什么态度?”80%同学认为逃课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老师的不尊重,所以他们不会逃课,有20%同学认为如果有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逃课。目前没有学生表示逃课很天经地义。

  4. 时间分配:可以在课外坚持学习3-4小时的不到40%,大多数同学能坚持学习1-2小时。对于课余时间,大多数同学将其分为三部分:上网、闲聊、参加社团,还有部分同学表示他们要去打工。

  5. 个人对所学专业的认识:63%的同学表示对所学专业不太了解,当时报志愿完全凭感觉或者父母做主,25%的同学表示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但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有12%的同学表示对其专业很有了解,也很喜欢,他们说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

  6. 考风考纪:100%同学表示憎恶考试作弊者,并且表态自己不会加入。

  影响因素

  1.学校因素:学校制度的不健全会致使同学们肆无忌惮,实施力度不够会使同学们不在意,没有深刻认识。教师讲课死板会让同学们失去学习某学科的兴趣,进而课堂纪律就会散漫起来。教材的陈旧、讲课内容的冗长也是同学们厌恶的。

  2.班级因素:一个班级的学风确实能影响个人,班风好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就会高涨,反之,则会低靡。班级经常举办课外交流会,在不经意间就会提高同学对学习的认识。

  3.个人因素: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态度、个人的要求对个人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每个人都不能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他人的原因。学校扩招,导致学生数目庞大,教育资源不足。有些同学能力有限,但幸运进入大学,导致他们自信膨胀,而不去专心学习。

  4. 社会因素:社会的需求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趋势,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功利性,自动放弃某些对自己素养提高的课程,而去专攻那些使用的知识。而某些同学认为经历及领导能力很重要,则对社团、学生会的工作很是上心,力求干出一番天地,从而忽略了学习。这也是影响学风的因素。

  优化方案

  1. 班级制定相关制度,从整体上约束。并且加强引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端正学习态度。鼓励同学们积极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克服自己的惰性。

  2. 班级营造一种轻松自由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学习类的团日活动、组织同学听学术讲座。以此为载体带动大家的学习热情。

  3. 以宿舍为单位开始改善学风。要求室友相互影响,相互监督,改善寝室的风气,让这种影响使学习成为习惯,从根本上调节同学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状态。

  4. 同学们要主动经常与任课老师交流。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转眼,离背上行囊,踏入大学校园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年半了。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刻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个中滋味。

  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学生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利用这段时间做着不同的事情,彰显自己的个性,点缀和丰富自己的生活。

  由此,我不禁感叹:大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到底做些什么呢?于是,我就此展开了一个有关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希望可以引发大学生的思考。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情况,我对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且在这次调查中,我采取了任意抽样调查的方式,和给出了10个选项。

  在过一段时间后,我再对他们做出的选择进行了收集和分析。

  结果如下:1.打球等体育锻炼 17% 2.院校活动及工作 6%3.课余学习,巩固专业知识 21%4.阅读课外书刊及报纸,增长见识 9%5.看电视,电影及小说等 10%6.勤工俭学 6%7.上网聊天,打游戏 13%8.睡觉 5%9.社交活动,与朋友聊天,逛街 7%10.打牌及其他活动 8% 从调查报告中看出,大学生选择的多元化,而这也正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他们不再只是围绕着学生最基本的职责-学习,更多的出现了新的活动方式。

  打球等体育锻炼和课余学习成为了大学生的主要选择。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需要一个强健的身体。

  于是,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积极锻炼。

  这样,他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拥有了健康。

  从而,他们更有本钱,用今天搏明天!其次,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更新换代,更多的大学生都手持一部手机甚至电脑。

  于是,他们便能更方便的上网聊天,打游戏和看电视,电影及小说等。

  他们总是认为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需要通过这种方式好好释放一下。

  只不过,有时在其中也可以收获点什么,他们这么对我说。

  例如:游戏中的战友情谊,电视里的深刻道理...还有,6%的大学生积极参加院校的活动和工作,6%的大学生勤工俭学,他们似乎收获了更多,在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我的交际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参加社交活动,和朋友聊天,逛街,其中大多数都是女孩子的选择。

  女孩子对事物有着特殊的审查能力,于是聊起天来或逛起街来都似乎特别带劲。

  对于课本以外的知识有着强烈求知欲的人也占了一定比例,他们喜欢看自己没有看过的世界,或是时时关心世界各地的新闻,手里总是拿着一份阅读材料。

  事实上这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不至于成为一只井底之蛙!还有一部分人也许习惯追求简单的生活节奏,于是选择了睡懒觉。

  确实,睡觉是最简单方便的,也同样是最经济实惠的。

  除此之外,睡觉还可以养颜,这让某些女孩子特别心动。

  最后,还有8%的大学生选择打牌或其他活动,没事便三四人凑一桌,可以一边打着牌,一边吃着小零食,好像挺惬意的。

  也许正因为世界上的人都不尽相同,便产生了这么多不同的想法,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另外,从调查结果上看,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似乎不再太有意义,也许是经历了就不会有新鲜感,就不会那么激情澎湃,所以就有更多的人追求较低级的趣味来调味。

  但是,作为一名大学生,还要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尽早把生活重心放在学习上,娱乐活动只能为辅。

  这次做这么一个调查报告,是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希望可以引发大学生们的思考。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作为接受先进知识,随时走上社会的专业人才,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就尝试经济上的独立,培养一定的投资理念,并发展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储蓄观念。这对于将来管理自己的生活都是十分有意义的做法。不仅能够降低家庭的负担,让父母减少对于自己的担心,更能锻炼自己的投资意识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生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学生调查报告06-23

学生调查报告04-26

学生调查报告06-10

学生的调查报告04-27

小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中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学生近视的调查报告02-08

学生消费调查报告02-10

关于学生调查报告08-05